学乐:还原学习本真
发布时间:2020-12-26 22:58
"学乐"是学习的本位旨趣,指向学习的核心价值,理应成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本文承续中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乐学"思想,联系现代学习研究成果,通过"学乐"与"学苦"、"苦学"与"乐学"几对概念的辨析,阐明它们的根本区别与联系;立足"学习"与"快乐"的关系勾勒出学乐本质是:基于形式的学能快乐和基于过程的学本快乐,以及作为学习原动力的学促快乐。在厘清学乐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升华学乐展开进一步探讨,并分别提出学以增智、学以强志、学以笃行、学以养善、学以娱情、学以审美六条实现途径,以及得趣、会通、创建、分享四种升华方式,以此阐明正确求取、享用、回应、品味学乐之道。以上探讨为我们指明学乐才是学习的本质追求和最高境界,是对学习本真的还原,有助于当下学习观、教育观的修正和课堂教育教学理念返璞归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学乐的基础
(一)古典教育中的学乐观
(二)当代关于“学乐”的研究
二、学乐的再认识
(一)“学习与快乐”和“学习与学乐”
(二)“苦学”与“乐学”
(三)“学苦”与“学乐”
1.学本快乐:学习过程即是快乐
2.学能快乐:学习可以获得快乐
3.学促快乐:学为乐的原动力
三、学乐的实现
(一)学以增智:发现兴趣,增长智慧
(二)学以强志:切磋琢磨,亲历成长
(三)学以笃行:以思驱行,化知为用
(四)学以养善:内修外发,提升德性
(五)学以娱情:沉浸学情,丰润情意
(六)学以审美:物我同一,赏美识趣
四、学乐的升华
(一)得趣
(二)会通
(三)创建
(四)分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教育次第:从“切磋”到“琢磨”[J]. 李长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测评研究[J]. 孙小红,谭顶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简论学习的内在收益[J]. 佟雪峰. 教育导刊. 2015(10)
[4]愿更多的儿童在“审美课堂”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J]. 李吉林. 教育视界. 2015(11)
[5]我国的乐学思想传统[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5)
[6]积极学业情绪: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J]. 叶程成,王莹. 教育导刊. 2013(09)
[7]兴趣课程观述评[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3)
[8]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J]. 李世讴,周先进.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2)
[9]临场的教育智慧[J]. 刘徽.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7)
[10]体悟学习: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学习方式[J]. 张华龙.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3)
博士论文
[1]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 熊华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 李如密.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0598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学乐的基础
(一)古典教育中的学乐观
(二)当代关于“学乐”的研究
二、学乐的再认识
(一)“学习与快乐”和“学习与学乐”
(二)“苦学”与“乐学”
(三)“学苦”与“学乐”
1.学本快乐:学习过程即是快乐
2.学能快乐:学习可以获得快乐
3.学促快乐:学为乐的原动力
三、学乐的实现
(一)学以增智:发现兴趣,增长智慧
(二)学以强志:切磋琢磨,亲历成长
(三)学以笃行:以思驱行,化知为用
(四)学以养善:内修外发,提升德性
(五)学以娱情:沉浸学情,丰润情意
(六)学以审美:物我同一,赏美识趣
四、学乐的升华
(一)得趣
(二)会通
(三)创建
(四)分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教育次第:从“切磋”到“琢磨”[J]. 李长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测评研究[J]. 孙小红,谭顶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简论学习的内在收益[J]. 佟雪峰. 教育导刊. 2015(10)
[4]愿更多的儿童在“审美课堂”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J]. 李吉林. 教育视界. 2015(11)
[5]我国的乐学思想传统[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5)
[6]积极学业情绪: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J]. 叶程成,王莹. 教育导刊. 2013(09)
[7]兴趣课程观述评[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3)
[8]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J]. 李世讴,周先进.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2)
[9]临场的教育智慧[J]. 刘徽.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7)
[10]体悟学习: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学习方式[J]. 张华龙.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3)
博士论文
[1]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 熊华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 李如密.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40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4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