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其与助人倾向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其与助人倾向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王晓真编制的大学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对初中生群体的适用性,分析和了解初中生的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特点,并探讨初中生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将王晓真编制的大学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在初中生群体进行适用性研究。基于对初中生进行初始问卷的调查的前提,综合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等方法形成包含16个项目的初中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其和助人倾向的关系。结果:初中生道德提升感量表由16个项目组成,包括情感反应及流露、认知判断、行为倾向三个维度。量表的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838-0.904之间,各维度间的相关在0.428-0.543之间,各维度与总分间的相关在0.783-0.860之间。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平均得分为3.452,其中行为倾向得分最高、认知判断次之、情感反应及流露得分最低。初中生道德提升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其中初中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农村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p0.05)。初中生不同道德提升感水平在助人倾向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的相关为0.519,并能够解释助人倾向的26.9%。结论:初中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工具。初中生道德提升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中生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可以显著地预测助人倾向。
【关键词】:道德提升感 适用性检验 初中生 助人倾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6
- 1.1 道德提升感的研究概述10-17
- 1.2 助人倾向的研究概述17-23
- 1.3 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的关系研究概述23-26
- 2 问题提出26-29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26
- 2.2 研究思路26-27
- 2.3 研究意义27-29
- 3 研究一:初中生道德提升感量表的适用性检验29-38
- 3.1 研究目的29
- 3.2 研究方法29-30
- 3.3 结果分析30-38
- 4 研究二: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状况分析38-42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假设38
- 4.3 研究方法38-39
- 4.4 结果与分析39-42
- 5 研究三:初中生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的关系42-46
- 5.1 研究目的42
- 5.2 研究假设42
- 5.3 研究方法42-43
- 5.4 结果与分析43-46
- 6 研究讨论46-52
- 6.1 关于初中生道德提升感量表46
- 6.2 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结构46-47
- 6.3 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分析47-50
- 6.4 初中生道德提升感与助人倾向的关系50-52
- 7 研究总结52-56
- 7.1 研究启示52-53
- 7.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53
- 7.3 未来研究方向53-55
- 7.4 研究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5
- 附录65-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杰,方春英;走向科技与道德的良性互动[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8期
2 吴毓华;艺术与道德[J];江汉论坛;1982年05期
3 王静波;“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1994年02期
4 高晓兰;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5 刘晓东;道德、道德教育及其受用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李德顺;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续)[J];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7 段文阁;社会道德操作的结构和特点[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8 马云峰,穆广德;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及道德建设[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文明与宣传;2001年11期
10 高宏生;文艺与道德、理想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龙;;道德、公德与私德[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卢天赐;;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覃幼凌;;加快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步伐——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郝文清;;论手机道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徐斌;;教师应注重学生公民道德情感教育和培养[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石海红;;新形势下的社会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多海;杨爱东;许世成;;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韦启光;;道德建设在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中的地位和作用[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潘艳;;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重在全社会参与[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思想》杂志总编辑 钱永祥;克服道德异化,恢复道德的生命力[N];东方早报;2012年
2 张尼 张哲 编译;学者建议严格审核候选校长道德品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刘勇;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伟大精神[N];江西日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N];法制日报;2003年
5 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伟东;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N];经济日报;2001年
6 赵建英;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建设[N];山西日报;2003年
7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祝谦;道德建设七题[N];新疆日报(汉);2001年
8 李培超;让高尚的道德回归生活、引领生活[N];光明日报;2006年
9 邓伟志;完善道德结构 提升道德境界[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田承坤;道德的本质与社会功能[N];本溪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5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琳琳;网络舆论伦理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侯玲玲;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吕小艺;面向生活的道德:现代西方“反理论”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超;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贾佩玲;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培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金炜;论高校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王远;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探析[D];贵州大学;2015年
8 马艳艳;文化与道德的关系及道德建设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怡;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年
10 王银妹;静宁县留守儿童道德养成机制创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提升感的现状及其与助人倾向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