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对年轻人进行思想引领的主要模块,已于上世纪进入学生课堂,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产生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注入了无穷动力。但是,21世纪的中国面对互联网热潮,意识形态的教育更为紧迫。自媒体时代下的青年人既是积极思想的先锋也是偏激思想的主流,为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我们积极寻求体验式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本文在进行了充分的文献搜索与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实践法,即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式教育的魅力,又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更高的课堂满意度,也从侧面证实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可操作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别为:(1)“以人为本”思想落到实处的需要。(2)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3)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4)鼓励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5)突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瓶颈的需要。并根据个人对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解,提出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策略:(1)以理服之:理性而生动的课程设计。(2)以情感之:用情感作为理性体验的催化剂。(3)以群导之:建立课堂人际关系模式。(4)以境动之:切合主题的教学环境。(5)以术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点策略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
【关键词】:体验式 思想政治教育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2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1-12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12-13
-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13-25
- 1.4.1 国外理论成果的借鉴与反思14-19
- 1.4.2 国内理论研究的价值思考19-25
- 第二章 实证研究理念设计与结果分析25-37
- 2.1 调研目的25
- 2.2 提出假设25-26
- 2.3 问卷设计理念26-30
- 2.4 体验式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的比较30-37
- 2.4.1 两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数据并无显著差异31
- 2.4.2 体验式教育组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31-33
- 2.4.3 体验式教育组的课堂总评高于传统教育组33-34
- 2.4.4 相比于教师授课,学生更倾向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34-37
- 第三章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状况37-51
- 3.1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37-40
- 3.2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40-42
- 3.3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42-46
- 3.4 强化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46-51
- 3.4.1“以人为本”思想落到实处的需要46-47
- 3.4.2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47
- 3.4.3 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47
- 3.4.4 鼓励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47-48
- 3.4.5 突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瓶颈的需要48-51
- 第四章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51-61
- 4.1 以理服之:理性而生动的课程设计51-52
- 4.1.1 目标明确51
- 4.1.2 内容连贯51-52
- 4.1.3 适应群体心理特点52
- 4.2 以情感之:用情感作为理性体验的催化剂52-54
- 4.2.1 课程内容传递“精气神”53
- 4.2.2 教师树立师德榜样53-54
- 4.3 以群导之:建立课堂人际关系模式54-56
- 4.3.1 团队模式:学生与学生55
- 4.3.2 引导模式:教师与学生55-56
- 4.4 以境动之:切合主题的教学环境56-57
- 4.4.1 参观红色基地56-57
- 4.4.2 社会调研57
- 4.4.3 参与志愿服务57
- 4.5 以术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57-61
- 4.5.1 多元化的教学工具57-58
- 4.5.2 遵循渐进的步骤58-59
- 4.5.3 适时的评估与反馈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附录 实证研究问卷68-69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越华;;论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拓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2年24期
2 ;广州开设“体验式”课程[J];云南教育;2002年35期
3 张曙光;触动心灵的体验式班会[J];基础教育;2004年03期
4 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9期
5 刘李萍;;“体验式”课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6 徐雪天;赵丛;赵彦莉;王娜;缠菁;;试论体验式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4期
7 毕爱红;杨卫华;袁琳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0期
8 王阳;;体验式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24期
9 万珊;;“话题·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11期
10 沈世红;;课程基地:化学“体验式”教学的别样风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伟明;;探究式学习时代的体验式朗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戴剑;;体验式生态德性课业建构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初探[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牛磊;陈栋;康健;;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的研究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居向阳;王峰;;“体验式”评价在高校体育发展性评价中的策略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卢雅敏;;亲历科学 探究生活——体验式科学探索活动设计初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6 王斌;;后援建时期社区干部的体验式心理落差干预探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贵凤;;开展体验式拓展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总结[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8 姜冬青;;博物馆体验探究式教育项目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童庆春;黄平;;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在维修保产中的实践和运用[A];2013’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 阳;“体验式旅游”悄然升温[N];河北日报;2002年
2 CUBN记者 唐媛媛;体验式潜水:绿色休闲的商业蓝海[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3 陈国欢 陆建;博物馆陈列艺术体验式手法的运用[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杨朝清;“体验式教育”有助于催生文明交通[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许璀;多点耐心营造“体验式阅读”氛围[N];新华书目报;2014年
6 ;“亮瞎眼”的体验式执法引争议[N];广州日报;2014年
7 凌华;体验式购物:开启市场第三通道?[N];中国纺织报;2014年
8 杨晶 王玉琴;浅谈体验式新闻在采访中的应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通讯员 叶贵章;百花中学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明理崇德[N];孝感日报;2008年
10 许宏峰;家长学生热捧体验式夏令营[N];无锡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哲;中职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睿;小学低年级语文体验式作业设计艺术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会彩;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殿龙;马克思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体验式团队训练育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5 吕青;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6 谢涛;论体验式小组在儿童自我防护活动中的运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宋子健;以体验式旅游开发为手段的乡村景观改造提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秦晓建;北京市顺义区浅山地区体验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9 沙萌;来华美国留学生体验式文化学习五阶段模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10 王云侠;文化视阈下的中国户外体验式真人秀[D];新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