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8:09

  本文关键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下一步推进地重点和难点。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质量,提高农村教师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素养也是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目前,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都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都表现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深入和持续发展,对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专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历史、现实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但与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因此,对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弥补此方面的研究不足,又对此方面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研究课题,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因素分解法、专家意见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搜集和梳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确定了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结构。其次,针对提出的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初步拟定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权重计算等方面。然后,把初拟的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送给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共计18名专家进行两次专家意见问卷调查,其主要目的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及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三级评价指标的合适性等进行意见调查。经过两次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后,对初拟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修订。然后,再以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对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安徽省、山东省4个省或自治区10个农村地区的15所中小学的共计284名教师进行调查,要求教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评价标准的适合性进行判断。根据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相应的第三次修订。最后,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意义、用途与使用说明、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说明。经过上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本论文最终得出了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3个一级指标,普通文化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职业道德等23个二级指标,人文科学知识、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能力、职业精神等79个三级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权重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六大部分组成。本论文也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测量和评价我国农村教师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素养构成及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师 教育信息化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20
  • 1.3 研究意义20-21
  • 1.3.1 理论意义20
  • 1.3.2 实践意义20-21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21
  • 1.4.1 研究目的21
  • 1.4.2 研究内容21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21-23
  • 1.5.1 研究思路21-22
  • 1.5.2 研究方法22-23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3-34
  • 2.1 相关概念界定23-26
  • 2.1.1 教师专业素养与农村教师专业素养23-24
  • 2.1.2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24-26
  • 2.2 理论基础26-34
  • 2.2.1 教育信息化理论26-28
  • 2.2.2 教师专业素养理论28-31
  • 2.2.3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31-34
  • 第三章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34-40
  • 3.1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基础性要求34-36
  • 3.1.1 对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34-35
  • 3.1.2 对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35
  • 3.1.3 对专业情意方面的要求35-36
  • 3.2 教育信息化对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特殊性要求36-37
  • 3.2.1 对专业知识方面的特殊性要求36-37
  • 3.2.2 对专业能力方面的特殊性要求37
  • 3.2.3 对专业情意方面的特殊性要求37
  • 3.3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结构37-40
  • 第四章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提出40-54
  •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40
  • 4.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40-41
  • 4.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41-43
  •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拟定43-54
  • 4.4.1 一级评价指标43-44
  • 4.4.2 二级评价指标44-47
  • 4.4.3 三级评价指标47-52
  • 4.4.4 评价标准的编写52-54
  • 第五章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与确定54-108
  • 5.1 专家意见的调查与分析54-72
  • 5.1.1 专家意见调查问卷的编制54-55
  • 5.1.2 第一次专家意见调查的实施55-56
  • 5.1.3 第一次专家意见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56-64
  • 5.1.4 第二次专家意见调查的实施64
  • 5.1.5 第二次专家意见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64-72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两次修正72-76
  •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次修正72-75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二次修正75-76
  • 5.3 农村教师意见的调查与分析76-104
  • 5.3.1 教师意见调查问卷的编制76-77
  • 5.3.2 教师意见调查的实施77-79
  • 5.3.3 教师意见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79-104
  • 5.4 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次修正和最终确定104-105
  • 5.4.1 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次修正104-105
  • 5.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105
  • 5.5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分析105-108
  • 5.5.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105-106
  • 5.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106-108
  • 第六章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说明108-113
  •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用途、目的及意义108
  • 6.1.1 评价指标体系的用途108
  • 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意义108
  •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108-109
  • 6.2.1 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108-109
  • 6.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原则109
  •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步骤109
  • 6.3 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109-113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113-115
  • 7.1 研究总结113-114
  • 7.1.1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113-114
  • 7.1.2 研究不足114
  • 7.2 研究展望114-115
  • 注释115-118
  • 参考文献118-122
  • 附录122-178
  • 附录 1122-126
  • 附录 2126-144
  • 附录 3144-148
  • 附录 4148-156
  • 附录 5156-160
  • 附录 6160-167
  • 附录 7167-171
  • 附录 8171-1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178-179
  • 致谢179

  本文关键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1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