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 ——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1-03-07 20:37
  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的目标不能够完全实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德育有效性低表现在内化和外化两个方面。德育理想与现实的偏差是社会、学校、学生和德育自身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既是国家和学校的重大的思想政治任务,又是德育工作本身急需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学校德育是多边互动的过程,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是,只有通过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坚持道德实践、自主建构和引导约束的有机统一是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德育和德育有效性的内涵
    (一) 德育的基本内涵——基于内容和过程的角度
    (二) 德育的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基于内化和外化的角度
二、德育中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一) 德育中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偏差
    (二) 德育中理想与现实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
三、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必然性
    (一) 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基本内涵
    (二) 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必要性
    (三) 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可能性
    (四) 道德实践与自主建构的一致性
四、进行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 进行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原则
    (二) 进行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的方法和途径
    (三) 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中的引导约束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全球化时代高校德育的哲学反思[J]. 陆树程.  江苏高教. 2001(04)
[2]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3]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初探[J]. 翟天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本文编号:3069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69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4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