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施瓦布的“实践”概念及课程旨趣

发布时间:2021-03-12 21:54
  施瓦布在亚里士多德、杜威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实践"概念,使"实践"具有实践智慧、实践理智以及塔木德式实践的意涵。施瓦布"实践"概念的真实意蕴主要体现在探究、抉择、审议以及实践兴趣等层面。在施瓦布实践课程观中,实践课程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真实性、探究性、过程性与情境性等方面。施瓦布实践课程建立的根本旨趣在于追寻实践兴趣,发展生活智慧与课程智慧,进而提升个体的爱与心灵并重建课程价值。 

【文章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20,4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施瓦布“实践”概念的意蕴
    (一) 探究: 实践的初始导向
    (二) 抉择: 实践的必然结果
    (三) 审议: 实践的终极样本
    (四) 兴趣: 实践的根本追求
二、 施瓦布实践课程的属性
    (一) 真实性
    (二) 探究性
    (三) 过程性
    (四) 情境性
三、 施瓦布实践课程的旨趣
    (一) 平衡理论情境,指向生活智慧
    (二) 追求实践兴趣,发展课程智慧
    (三) 提升爱与心灵,尊重生命立场
    (四) 指向课程艺术,重建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J]. 韦冬余.  全球教育展望. 2012(11)
[2]塔木德:施瓦布实践课程思想根源[J]. 李孔文.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8)
[3]论课程审议的内涵、价值取向与过程[J]. 张家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6)
[4]论实践智慧[J]. 杨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4)
[5]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J]. 余娟,郭元祥.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2)
[6]“实践智慧”视野中的教育实践[J]. 程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3)
[7]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J]. 史学正,徐来群.  外国教育研究. 2005(01)
[8]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 吴刚平.  外国教育研究. 2000(06)



本文编号:3079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79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