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教育者应有的同情立
发布时间:2021-03-30 20:11
一流的教育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同情精神,进而根本上是一种同情性的教育。同情性教育需要教育者用深厚的同情精神去成就。对教育者而言,要以深厚的同情精神感染学生,能够收缩自己而主动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帮助学生充分施展个性内涵等。为此,实践中应坚守四种立场,即有交换的关系立场、有边界的助益立场、有伦理关怀的旁观者立场、有接纳的主体立场。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4,33(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有交换的关系立场
1.交换:教育关系的一种内在规约
2.换位思考:同情特有的关系立场
二、有伦理关怀的旁观者立场
三、有边界的助益立场
四、有开放、有接纳的主体立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他者伦理的关怀[J]. 郭菁. 哲学动态. 2011(01)
[2]作为求真意志与旁观者姿态的视觉[J]. 肖伟胜. 学术论坛. 2010(12)
博士论文
[1]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 孙庆斌.黑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0079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4,33(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有交换的关系立场
1.交换:教育关系的一种内在规约
2.换位思考:同情特有的关系立场
二、有伦理关怀的旁观者立场
三、有边界的助益立场
四、有开放、有接纳的主体立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他者伦理的关怀[J]. 郭菁. 哲学动态. 2011(01)
[2]作为求真意志与旁观者姿态的视觉[J]. 肖伟胜. 学术论坛. 2010(12)
博士论文
[1]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 孙庆斌.黑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1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