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 ——比较教育本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23:00
比较教育是应时代之需而孕育和发展的,它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实践与研究积累发展之使然。本研究以考辨比较教育“存在”为始点,从理论逻辑的“正题”(比较教育是什么)与“反题”(什么是比较教育)走向“合题”(比较教育如何是)为路径,以追求比较教育终极实在为依归,以奠定比较教育知识基础为任务,意在追寻其本体的原点构建与视域导向,解答比较教育的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完成“比较”之于“教育”的哲学命名,将比较教育从本体存在层面延伸至比较教育本体超越层面,力求在本体论上有所突破,构建一种比较教育学理范式的可能性。这不仅是一种比较教育理论视野转换和学术深度的展现,而且为比较教育树立了自己合法性的学理知识和实践依据,提供了研究比较教育的新思路。事物的起源与事物的本质逻辑上是一致的,对某一事物起源的探索实际上便是对该事物本质的追问。比较教育的起源是一个理论问题,它研究的固然是比较教育,但这种比较教育并不是我们今天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教育,而是指是什么原因才使比较教育得以产生和出现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探明比较教育何以能够在人类社会出现与产生的终极原因。毋庸置疑,新兴...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前设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多元同质:比较教育本体之寻绎
一、比较教育的本源
(一) 比较教育的起源学分析
(二) 比较教育的发生学分析
二、比较教育的形态
(一) "工具—目的"形态的比较教育
(二) "目的—方法"形态的比较教育
三、比较教育的属性
(一) 比较教育的属性论争
(二) 比较教育是一门制度化的学科
(三) 比较教育的学科归属
第二章 比较研究:比较教育本体之生成
一、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前提性问题
(一) 逻辑起点及其质的规定性
(二) "比较"作为比较教育本体逻辑起点的可能性
二、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合理性
(一) 比较教育中"比较"的涵义分析
(二) 比较教育中"教育"的文化逻辑
(三) 比较教育作为"存在者"的存在特征
三、比较教育本体的生成逻辑
(一) "比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二)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具体的研究方法
(三)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模式
(四)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独特的研究视域
四、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动力机制
(一) 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学理动因
(二) 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社会动因
第三章 比较视域:比较教育本体之表征
一、比较教育的本体存在
(一) 比较教育本体的显性存在
(二) 比较教育本体的隐性存在
二、比较视域的意蕴与向度
(一) 比较视域释义
(二) 比较视域的层次
(三) 比较视域的向度
三、比较视域的本质与特质
(一) 比较视域的本质
(二) 比较视域的特质
四、比较教育的本体论承诺
(一) 比较教育的价值承当
(二) 比较教育的知识形态
(三) 比较教育的学科智慧
第四章 视域融合:比较教育本体之超越
一、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涵义
(一) 视域融合的原意
(二) 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缘由
二、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旨趣
(一) 解释
(二) 理解
(三) 批判
三、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理路
(一) 回到事物本身
(二) 他者视域
(三) 走向对话
(四) 主体自觉
结语 走向澄明之境的比较教育
一、从方法到视域:比较教育本体的学理诊释
二、从自在到自为:比较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研)课题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与中国比较教育学三十年[J]. 高益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6)
[2]论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与主体视域[J]. 马汉广. 文艺研究. 2008(09)
[3]理解与解释:解释学视野下的比较教育学科特性[J]. 王正青. 外国教育研究. 2008(08)
[4]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 陈时见.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5]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比较的层次性探析[J]. 何茜,谢韦韦.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6]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J]. 王正青.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7]互文性与比较诗学视域的融合[J]. 王光利,徐放鸣.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8]比较文学“危机说”辨[J]. 刘象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9]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关于比较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张志伟. 学术月刊. 2008(05)
[10]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病理、表征及其消解——后现代视阈下对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的解读[J]. 崔随庆,李长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 梁燕玲.西南大学 2007
[2]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 潘艺林.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戏曲本体研究引论[D]. 汪余礼.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265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前设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多元同质:比较教育本体之寻绎
一、比较教育的本源
(一) 比较教育的起源学分析
(二) 比较教育的发生学分析
二、比较教育的形态
(一) "工具—目的"形态的比较教育
(二) "目的—方法"形态的比较教育
三、比较教育的属性
(一) 比较教育的属性论争
(二) 比较教育是一门制度化的学科
(三) 比较教育的学科归属
第二章 比较研究:比较教育本体之生成
一、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前提性问题
(一) 逻辑起点及其质的规定性
(二) "比较"作为比较教育本体逻辑起点的可能性
二、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合理性
(一) 比较教育中"比较"的涵义分析
(二) 比较教育中"教育"的文化逻辑
(三) 比较教育作为"存在者"的存在特征
三、比较教育本体的生成逻辑
(一) "比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二)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具体的研究方法
(三)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模式
(四) "比较"作为科学研究中独特的研究视域
四、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动力机制
(一) 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学理动因
(二) 比较教育本体生成的社会动因
第三章 比较视域:比较教育本体之表征
一、比较教育的本体存在
(一) 比较教育本体的显性存在
(二) 比较教育本体的隐性存在
二、比较视域的意蕴与向度
(一) 比较视域释义
(二) 比较视域的层次
(三) 比较视域的向度
三、比较视域的本质与特质
(一) 比较视域的本质
(二) 比较视域的特质
四、比较教育的本体论承诺
(一) 比较教育的价值承当
(二) 比较教育的知识形态
(三) 比较教育的学科智慧
第四章 视域融合:比较教育本体之超越
一、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涵义
(一) 视域融合的原意
(二) 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缘由
二、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旨趣
(一) 解释
(二) 理解
(三) 批判
三、比较教育视域融合的理路
(一) 回到事物本身
(二) 他者视域
(三) 走向对话
(四) 主体自觉
结语 走向澄明之境的比较教育
一、从方法到视域:比较教育本体的学理诊释
二、从自在到自为:比较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研)课题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与中国比较教育学三十年[J]. 高益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6)
[2]论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与主体视域[J]. 马汉广. 文艺研究. 2008(09)
[3]理解与解释:解释学视野下的比较教育学科特性[J]. 王正青. 外国教育研究. 2008(08)
[4]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 陈时见.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5]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比较的层次性探析[J]. 何茜,谢韦韦.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6]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J]. 王正青.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6)
[7]互文性与比较诗学视域的融合[J]. 王光利,徐放鸣.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8]比较文学“危机说”辨[J]. 刘象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9]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关于比较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张志伟. 学术月刊. 2008(05)
[10]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病理、表征及其消解——后现代视阈下对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的解读[J]. 崔随庆,李长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 梁燕玲.西南大学 2007
[2]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 潘艺林.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戏曲本体研究引论[D]. 汪余礼.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2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5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