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发布时间:2021-05-12 04:48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论处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之终结和现代语文教育史发韧的过渡时期。在学科的科学化倾向和人文化追求这一富于论辩性的命题上,叶圣陶的语文理论既具有明显的科学色彩,但更不乏人文底蕴。基于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沦为封建科举的工具,以培养“活书橱”“人形鹦鹉”为务的深刻认识,在“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下,他提出了语文教育应该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终身以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科的“言语”本位和运用的特点。并据此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序列的构建,具有民主色彩的新型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同时,叶圣陶的理论又表现出对人和人生的深切关注,认为教育旨在“立人”,使学生成为“够格的”“健全的”公民,作文要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体现出对摆脱封建枷锁,确立主体人格,形成新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热烈追求;而语文教学所要训练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就是学生成为“公民”,拥有真正的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正是在要使学生获得生活中必须的运用言语的能力这一点上,实现了语文学科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这样的结合点,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叶圣陶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思考的...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绪论: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叶圣陶的教育理论
上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科学观
    一、 科学和语文科学性内涵
    二、 科学探索的历史背景
        1、 学科建构的需要
        2、 “五四”激流中赛先生的呼唤
    三、 用语文——叶圣陶语文科学观
        1、 科学的语文观
        2、 科学的教材观
        3、 科学的教法观
下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人文观
    一、 人文和人文教育
    二、 人文教育和语文教育
    三、 为人生——叶圣陶的语文人文观
        1、 教育目的:重在“立人”
        2、 写作教学:“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3、 阅读教学:“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
    四、 叶圣陶语文人文观的局限
    结论: 走向融合——现代语文视野中的科学和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本清源说“工具”[J]. 李维鼎.  语文学习. 1997(10)
[2]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J]. 郭齐家,葛新斌.  教育研究. 1997(07)
[3]“人文说”和“工具说”的分歧[J]. 王尚文.  语文学习. 1997(07)
[4]语文教学深思录(四)[J]. 章熊.  中学语文教学. 1997(04)
[5]语文学科的性质之謎[J]. 王尚文.  语文学习. 1996(11)
[6]期待: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J]. 陈钟梁.  语文学习. 1996(09)
[7]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J]. 于漪,闻达.  语文学习. 1996(08)
[8]语文工具论批判[J]. 李海林.  语文学习. 1996(05)
[9]1949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J]. 庄文中.  语文学习. 1996(04)
[10]人道主义写作教学思想的灵魂——试论新世纪写作教学的战略[J]. 陈军.  语文学习. 1996(01)



本文编号:3182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82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