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想的牢笼: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之探索
发布时间:2021-05-14 08:18
本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审视中国的教育研究的现状及生存、发展水平与方式,其表面的繁荣与深层的滞后构成了中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现实景观。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思想缺失的症状,即富有原创性的研究并不多。中国的教育研究不同程度地失落了其生存根基与逻辑品格。而要走出此困境,教育研究必须诉诸原创,必须将原创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基本定位,此乃中国教育研究诗意生存与发展之客观使然。为之,本论文对什么是原创进行了追问、对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研究原创性何以可能在学理上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 引言:简要地分析了教育研究原创性研究的语境。 正文主要由四部分: 一、原创性概念的厘定与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对原创概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原创在本研究中的内涵,并明确提出原创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主要表现。论述了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其依附性的存在,方法论贫乏,思维方式的贫困,表述方式的贫困,研究异化等五个方面。 三、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原因分析。分别从社会与学者自身两个维度予以探究,但更侧重于对学者自身原因进行了...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教育研究原创性的研究语境
一、 原创性概念的厘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 原创性概念的厘定
(二) 原创性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二、 中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现
(一) 依附性的存在
(二) 方法论的贫乏
(三) 思维方式的贫困
(四) 表述方式的贫困
(五) 研究异化
三、 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成因探寻
(一) 历时性维度
(二) 共时性维度
1 、 认识上的不足
2 、 研究者自身心理倾向
3 、 科研精神的缺失
4 、 问题意识缺乏
四、 教育研究“原创”何以可能的本真追问
(一) 思想的解放
(二) 学术土壤的培植
(三) 方法论上的复杂整合与思维范式的转换
(四) 科学精神的生成
(五) 杂语的生成
(六) 先验批判的出场
(七) 植根于实践
结语: 问题与祈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学术腐败探源[J]. 程方生. 教育评论. 2002(01)
[2]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J]. 朱利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2)
[3]论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自觉对话[J]. 马维娜. 教育科学. 2002(01)
[4]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再追问[J]. 吴黛舒.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01)
[5]求是:普通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品格[J]. 杨启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2)
[6]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2001(12)
[7]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 李政涛. 教育评论. 2001(01)
[8]理论原创: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J]. 吴炫,李小山,潘知常,鲁羊,王东. 文艺争鸣. 2001(02)
[9]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1)
[10]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取向研究[J]. 吴康宁. 教育研究. 2000(09)
本文编号:3185315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教育研究原创性的研究语境
一、 原创性概念的厘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 原创性概念的厘定
(二) 原创性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二、 中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现
(一) 依附性的存在
(二) 方法论的贫乏
(三) 思维方式的贫困
(四) 表述方式的贫困
(五) 研究异化
三、 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成因探寻
(一) 历时性维度
(二) 共时性维度
1 、 认识上的不足
2 、 研究者自身心理倾向
3 、 科研精神的缺失
4 、 问题意识缺乏
四、 教育研究“原创”何以可能的本真追问
(一) 思想的解放
(二) 学术土壤的培植
(三) 方法论上的复杂整合与思维范式的转换
(四) 科学精神的生成
(五) 杂语的生成
(六) 先验批判的出场
(七) 植根于实践
结语: 问题与祈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学术腐败探源[J]. 程方生. 教育评论. 2002(01)
[2]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J]. 朱利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2)
[3]论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自觉对话[J]. 马维娜. 教育科学. 2002(01)
[4]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再追问[J]. 吴黛舒.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01)
[5]求是:普通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品格[J]. 杨启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2)
[6]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2001(12)
[7]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 李政涛. 教育评论. 2001(01)
[8]理论原创: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J]. 吴炫,李小山,潘知常,鲁羊,王东. 文艺争鸣. 2001(02)
[9]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1)
[10]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取向研究[J]. 吴康宁. 教育研究. 2000(09)
本文编号:3185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18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