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25 00:22
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用理性精神来考察人类社会现象中的教育问题,并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以满足主体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研究活动以发现和提出教育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为逻辑终点的具体探究过程。教育问题是其核心和终极走向,引领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互动,以期寻求达到最佳平衡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诸多研究成绩斐然,但迅猛发展中,确实也暴露出某些不足之处。探究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求真与逐利的对立统一,是摆脱研究效度低下的必由之路。本文强调研究效度在建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研究效度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价值的关键。研究效度作为历时性概念,不断更新、不断丰富,浑融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基于此在必要的历史考察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拟对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着力探讨影响研究效度的因子,并据此进一步探寻提高研究效度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内涵,揭示其特定使用域的特有属性。本部分通过对效度概念在教育研究中发生演变的历史追踪,认为“效度”概念随着时间的...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内涵
(一) 效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
(二) 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基本内涵
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现状分析
(一) 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二) 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一) 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 研究方法的普及与研究的薄弱
(三) 量化研究的缺失与异化
(四) 科研管理体制及评价机制滞后
四、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措施和方法
(一) 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学术道德
(二) 普及教育理论与科研知识,提高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
(三) 正确运用各种研究技术,提升量化分析手段
(四) 注重研究方法的整合,适时调整研究方式
(五) 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体制,保障研究效度的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杂性视域里的教育研究[J]. 文雪,扈中平. 教育研究. 2003(11)
[2]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粗浅体会[J]. 史慧中,施宝珊.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5)
[3]基于系统观下的教育科研管理方法[J]. 张筱玮,韩文秀.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5)
[4]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 吴康宁. 教育研究. 2002(11)
[5]世纪之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向[J]. 郑金洲,林存华. 教育研究. 2002(07)
[6]“隔”与“通”:教育研究的两种意识与行为[J]. 王喜旺. 中国教育学刊. 2002(02)
[7]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 郑日昌,崔丽霞. 教育研究. 2001(06)
[8]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J].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4)
[9]适应成人教育特点,体现继续教育性质,反映回归教育要求——在职教师教育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J]. 程敬宝.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3)
[10]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24811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内涵
(一) 效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
(二) 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基本内涵
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现状分析
(一) 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二) 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一) 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 研究方法的普及与研究的薄弱
(三) 量化研究的缺失与异化
(四) 科研管理体制及评价机制滞后
四、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效度的措施和方法
(一) 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学术道德
(二) 普及教育理论与科研知识,提高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
(三) 正确运用各种研究技术,提升量化分析手段
(四) 注重研究方法的整合,适时调整研究方式
(五) 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体制,保障研究效度的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杂性视域里的教育研究[J]. 文雪,扈中平. 教育研究. 2003(11)
[2]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粗浅体会[J]. 史慧中,施宝珊.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5)
[3]基于系统观下的教育科研管理方法[J]. 张筱玮,韩文秀.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5)
[4]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 吴康宁. 教育研究. 2002(11)
[5]世纪之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向[J]. 郑金洲,林存华. 教育研究. 2002(07)
[6]“隔”与“通”:教育研究的两种意识与行为[J]. 王喜旺. 中国教育学刊. 2002(02)
[7]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 郑日昌,崔丽霞. 教育研究. 2001(06)
[8]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J].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4)
[9]适应成人教育特点,体现继续教育性质,反映回归教育要求——在职教师教育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J]. 程敬宝.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3)
[10]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侯怀银. 教育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248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24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