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2:34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引论,简介了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界定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已有的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研究作出了历史陈述和基本评价,寻求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基本脉络,设计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揭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的内涵,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的基本架构;第三章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社会基础,从政府、高校、市场三方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政府行政干预、高校财政危机和市场供求关系等三大要素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基础性作用;第四章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在要求,提出效率低下、与市场脱离及高校产权是激发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部要素;第五章为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从科技进步、知识化进程等社会发展动力入手,分析了高等教育价值观变革和高校地位变革的机理,并由此引伸出对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内涵及外延的理解;第六章为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条件、途径及策略,从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目的的条件保障入手,进而分析了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所需的途径与策略;第七章为我国高等教育是否要走产业化之路,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由来和基本影响因...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二、 概念界定
三、 有关研究的介评
(一) 国外有关研究的回顾
(二) 国内有关研究的回顾
四、 高等教育产业的研究范围
五、 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 研究方法与路线
(二) 研究的着眼点
第二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的基本内核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阶段特征
(二) 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三) 人力资本理论外显为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 产业经济学定位了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的基本架构
(一)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化突出了高等教育的产业性
(二) 国家产业结构变革日益明晰了高教产业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社会基础
一、 政府通过教育产业规划进行行政干预
(一) 社会形态转型迫使高等教育政策发生质变
(二) 产业结构迁移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
(三) 以国家产业结构政策为导向的行政干预
二、 缓和高校的财政危机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动力来自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 具备筹资功能的学术企业
(三) 强化高等教育的营利性手段
三、 调整高等教育市场供求关系
(一) 适应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张的要求
(二) 校企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体化
(三) 高等教育产业的公益性从以政府为本转向以市场为本
第四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在要求
一、 解决高等教育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
(二) 营利动机与非营利目标的协调
二、 解决高等学校与市场脱离的问题
三、 高校法人与产权界定引发的思考
(一) 三类高校及产权界定
(二) 知识产业化与高校产权
(三) 不一定需要完全成本回收的产权
(四) 如何看待受政策规限的特殊产权
第五章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
一、 科技进步奠定了知识化和人力资本的基础
(一) 技术变动引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动与分化
(二) “科学之家”的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二、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作用
(一)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二) 高等教育是以知识与技术资本为生产要素的财富
三、 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争论的出发点和价值观
四、 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运动论
(一) 由来已久的矛盾
(二)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非水火不容
五、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
(一) 对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论争
(二)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是客观存在
(三)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内涵
(四)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外延
第六章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条件、途径及策略
一、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一) 将高等教育产业纳入国家现代产业结构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三) 知识产业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途径
(一) 对高等教育产业进行国家规划,保障产业结构联动的整体性
(二) 高等教育产业走向市场,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三) 以扩张求保护
三、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策略
(一) 建立高等教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二) 建立高等教育产业国际竞争的态势
(三) 建立高等学校市场定位机制
(四) 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业运行机制
第七章 我国高等教育是否要走产业化之路?
一、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起因
(一) 高等教育扩张中的财政危机,促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率先走产业化之路
(二) 解除思想禁箍为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扫清了障碍
(三) 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高等教育产业化
(四) 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机制
二、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分析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益处
(二)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三) 兴利除弊的条件
三、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引进:从变异到匡正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目的
(二) 如何合理地求同存异
(三) 对营利的恐惧:障碍来自于观念
(四) 市场经济体制是双刃剑
(五) 高等教育的两难抉择:产业化的必然性
第八章 高等教育产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 高等教育产业结构政策基本原则
(一) 保障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二) 就业结构控制政策是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
(三) 维持高等教育产业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四)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二、 高等教育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
(一) 落实高校的法人地位
(二) 厘清高等教育公平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三) 高等教育产业化负有创业的责任
(四) 建立多样化的市场回应机制
(五) 投资回报是有限度的
三、 高等教育产业技术政策
(一) 重视高等教育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政策
(二)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四、 高等教育产业布局政策
(一)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合理进行地域分布
(二) 重视高等教育产业布局的规模效益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J]. 邬大光,柯佑祥. 教育研究. 2000(06)
[2]教育服务不应产业化[J]. 王善迈. 求是. 2000(01)
[3]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质疑与探讨[J]. 王晓辉. 教育研究. 1999(12)
[4]民办高教产业化的矛盾因素与对策[J]. 武毅英.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03)
[5]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两大走势:国营化与民营化[J]. 谢作栩.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03)
[6]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J]. 武毅英.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04)
[7]教育产业化: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J]. 龚放. 教育发展研究. 1999(08)
[8]关于教育经济学若干热点问题的争鸣[J]. 靳希斌. 教育研究. 1999(06)
[9]香港大学管理的取向:向终生学习体系转轨[J]. 刘秀明,史秋衡. 教育研究. 1999(04)
[10]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J]. 孙成城. 教育研究. 1999(03)
本文编号:3478988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二、 概念界定
三、 有关研究的介评
(一) 国外有关研究的回顾
(二) 国内有关研究的回顾
四、 高等教育产业的研究范围
五、 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 研究方法与路线
(二) 研究的着眼点
第二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的基本内核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阶段特征
(二) 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三) 人力资本理论外显为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 产业经济学定位了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的基本架构
(一)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化突出了高等教育的产业性
(二) 国家产业结构变革日益明晰了高教产业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社会基础
一、 政府通过教育产业规划进行行政干预
(一) 社会形态转型迫使高等教育政策发生质变
(二) 产业结构迁移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
(三) 以国家产业结构政策为导向的行政干预
二、 缓和高校的财政危机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动力来自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 具备筹资功能的学术企业
(三) 强化高等教育的营利性手段
三、 调整高等教育市场供求关系
(一) 适应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张的要求
(二) 校企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体化
(三) 高等教育产业的公益性从以政府为本转向以市场为本
第四章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在要求
一、 解决高等教育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
(二) 营利动机与非营利目标的协调
二、 解决高等学校与市场脱离的问题
三、 高校法人与产权界定引发的思考
(一) 三类高校及产权界定
(二) 知识产业化与高校产权
(三) 不一定需要完全成本回收的产权
(四) 如何看待受政策规限的特殊产权
第五章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
一、 科技进步奠定了知识化和人力资本的基础
(一) 技术变动引发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动与分化
(二) “科学之家”的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二、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作用
(一)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二) 高等教育是以知识与技术资本为生产要素的财富
三、 高等教育产业化理论争论的出发点和价值观
四、 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运动论
(一) 由来已久的矛盾
(二)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非水火不容
五、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
(一) 对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论争
(二)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是客观存在
(三)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内涵
(四) 高等教育产业特殊性的外延
第六章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条件、途径及策略
一、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一) 将高等教育产业纳入国家现代产业结构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三) 知识产业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途径
(一) 对高等教育产业进行国家规划,保障产业结构联动的整体性
(二) 高等教育产业走向市场,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三) 以扩张求保护
三、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策略
(一) 建立高等教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二) 建立高等教育产业国际竞争的态势
(三) 建立高等学校市场定位机制
(四) 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业运行机制
第七章 我国高等教育是否要走产业化之路?
一、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起因
(一) 高等教育扩张中的财政危机,促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率先走产业化之路
(二) 解除思想禁箍为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扫清了障碍
(三) 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高等教育产业化
(四) 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机制
二、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分析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益处
(二)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三) 兴利除弊的条件
三、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引进:从变异到匡正
(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目的
(二) 如何合理地求同存异
(三) 对营利的恐惧:障碍来自于观念
(四) 市场经济体制是双刃剑
(五) 高等教育的两难抉择:产业化的必然性
第八章 高等教育产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 高等教育产业结构政策基本原则
(一) 保障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二) 就业结构控制政策是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
(三) 维持高等教育产业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四)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二、 高等教育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
(一) 落实高校的法人地位
(二) 厘清高等教育公平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三) 高等教育产业化负有创业的责任
(四) 建立多样化的市场回应机制
(五) 投资回报是有限度的
三、 高等教育产业技术政策
(一) 重视高等教育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政策
(二)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四、 高等教育产业布局政策
(一)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合理进行地域分布
(二) 重视高等教育产业布局的规模效益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J]. 邬大光,柯佑祥. 教育研究. 2000(06)
[2]教育服务不应产业化[J]. 王善迈. 求是. 2000(01)
[3]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质疑与探讨[J]. 王晓辉. 教育研究. 1999(12)
[4]民办高教产业化的矛盾因素与对策[J]. 武毅英.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03)
[5]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两大走势:国营化与民营化[J]. 谢作栩.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03)
[6]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J]. 武毅英.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04)
[7]教育产业化: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J]. 龚放. 教育发展研究. 1999(08)
[8]关于教育经济学若干热点问题的争鸣[J]. 靳希斌. 教育研究. 1999(06)
[9]香港大学管理的取向:向终生学习体系转轨[J]. 刘秀明,史秋衡. 教育研究. 1999(04)
[10]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J]. 孙成城. 教育研究. 1999(03)
本文编号:3478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7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