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德育启示——基于休谟的同情理论

发布时间:2021-11-22 21:06
  <正>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用来表示社会所确定的道德行为的术语,比如分享、助人、见义勇为等。一般来说,亲社会行为是指行为者自愿做出的、带有利他性质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并不一定能为行为者自身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但其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却是无穷的。从社会角度来看,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学校德育是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意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者 

【文章来源】:中国德育.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情感:亲社会行为之可能
二、同情:亲社会行为之动力
三、正义:亲社会行为之保障
四、同情理论:学校德育之借鉴
    1.情感上对行为品质表示赞同。
    2.利用同情驱动行为。
    3.正义感使行为普遍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哲学解读[J]. 赵素锦.  广西社会科学. 2014(11)
[2]休谟“旁观者”的同情理论探微[J]. 孙海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硕士论文
[1]同情的旁观者[D]. 宋松.华东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1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1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