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发布时间:2016-04-28 22:15

  [论文摘要]我国的英语教学,由于语言学科的特殊性和汉语学习环境的干扰,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性,并基于课堂环境,具体分析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发展专业技能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教师素质 专业技能发展 教师信念

  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在汉语环境下,以英语教师为指导的,主要依托于课堂环境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师从业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源地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技能、职业灵魂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外显于课堂。

  一、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理论背景

  不同的理论为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供不同的视角:(1)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个体的尊重,重视教师如何看待作为“人”的自己和怎样把自己的人格带入师生关系之中。(2)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反对现成知识的直接传授和被动接受。(3)学习效能理论,即自我效能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信念,是实践中个体表现出来的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言语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表扬可以促进提升其信心而适度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效能。(4)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展开的,教师是学习者最主要的互动对象。(5)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这一理论凸显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6)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出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枢纽,为师生彼此表达态度和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渠道。

  二、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技能发展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自我完善的必然
  专业技能的持久发展是教师职业永恒的话题。我国的教师教育大都是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的,在历经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岗前培训后,才踏入讲堂。尽管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职前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自主发展,积极主动地构建职后教育,并不断充实、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站在科学的前沿,承担起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专业技能发展是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改革使英语教学从教学理念、模式和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监督者。第二,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重心的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课堂教学所需的交际能力和开展交际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三,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普遍地应用于教学,博客、语料库等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
  (三)专业技能发展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要遵照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效果原则、效用原则和效率原则,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英语教师要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创造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此,英语教师要全方位提高教学技能、语言技能,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英语教师作为语言课堂教学环境下的领军人物,要紧扣时代脉搏,在提高职业素质的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发展教学技能,以实现现代化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达到培养交际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英语教师依托课堂的专业技能发展

  (一)语言技能
  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的有效性,需要有两个关键条件:外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优质的语言输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尚未能全面落实这两个基本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灵活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充实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相关知识。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度,通过新闻、报纸、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接触、学习、掌握、运用地道的英语,创造与英美人的交谈机会,模仿英美人的口语、表情、肢体语言等语言交流的技巧。语言技能的提高,还体现在交流、沟通技能上。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总导演,利用语言交际、沟通、协调的能力尤为重要。
  (二)组织管理技能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驾驭动态课堂的能力。同样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设置,应用到不同的教学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洞察课堂环境,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利用智慧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管理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学习相关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学管理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研究有关教学案例,有意识地探讨和摸索课堂管理的方法,并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逐步完善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三)合作技能
  有效的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改革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填鸭式、“一言堂”、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师的职业信念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中,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自我效能感。课堂的合作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能力,以达到英语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堂合作教学,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构建平等、合作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合作技能还表现在和同事间的积极合作上,教师之间要积极沟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切磋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四)信息技能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典型表现是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英语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上借助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活动,扩充了知识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也对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从对设备的熟练操作,信息的查找、汇集、整合,到幻灯片模板的设计、插图的配置、知识链衔接的设计等,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技术,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幻灯片的制作只局限在简单的操作,丰富多样的设计能力、信息的填充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博客、语料库等工具的应用,要求英语教师主动学习新技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能力。
  (五)反思技能
  有效课堂教学的持续性保障是教师的不断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成长。英语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思课堂教学环节的疏漏,分析、评估课堂教学过程,并及时做出新的决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梳理教学感想、写教学日志、学习理论知识、阅读学术刊物、悉心听取学生的反馈、与同事交流探讨等方法,培养反思技能,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技能是科研技能的前提。英语教师的反思技能有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研究、探索,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六)创新技能
  在培养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下,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教育的创新,需要英语教师理念的创新。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实现多元角色的转变。时代的变化,要求教师注重自我发展,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技能,要求教师有科学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坦诚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英语教师要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合理的学生评价模式,创新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活动,营造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做改革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四、结语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终身的、持续的学习。21世纪的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停滞不前。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在教育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平等、互助的和谐关系,实现教学中的多元化角色转换,以提高教学质量。承载着外语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们更应该坚定教学信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主动提高语言、组织管理、合作、信息、反思和创新等综合技能,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素质。诚然,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如英语教学体系、教师评价制度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支持等。



本文编号:35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