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谈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04-28 21:30

  [论文摘要]利用移动技术,构建由系统管理模块、心理档案库模块、自助康复模块和他助康复模块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疏导,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的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

  [论文关键词]移动技术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疏导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当前高校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当前大学生最突出的四大“心病”,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将会给校园带来巨大的隐患,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高校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高校由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案、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等,都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素养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质疑。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采用人工疏导的方式开展,例如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设立“心理危机救助热线电话”、采用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网上疏导等,疏导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疏导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终端大量普及的当今社会,这种初级的疏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的构建迫在眉睫。

  一、移动技术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移动技术逐步成熟,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各种高速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技术已经无缝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然而目前,关于移动技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谈到移动技术,我们不仅指的是移动通信技术,还包括移动设备与基于不同移动平台的应用开发技术等。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技术和新事物的特殊群体,使用移动技术及其相关设备的数量是极其惊人的。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3G技术的普及、4G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视角。大学生一般都是网络上的活跃分子,很多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吐露的话语通常都倾向于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倾诉,这些都使得利用移动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成为可能。

  二、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的功能结构

  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利用移动技术,特别是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能够扩大心理疏导对象的范围,提高心理疏导的效率,降低心理疏导的成本,提高心理疏导的质量。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系统设置、日志记录等子模块。主要实现用户注册、登录、身份验证、权限设置、信息录入、用户查询、日志记录以及系统设置等功能。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心理疏导专家、辅导员和学生等。系统管理员拥有平台的一切管理权限,可以修改系统设置,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权限,查看系统日志、档案日志与数据库文件等。心理疏导专家主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具有学生心理档案的修改、删除,评测系统、心理资源库的管理权限。为了保证学生心理疏导信息的保密性,心理疏导专家只能对其负责疏导的学生心理档案进行修改等操作,而对于其他学生的档案只能进行简单的疏导记录查询。辅导员具有心理档案的简单查询功能,例如学生心理疏导的次数、时间等,同时以协助心理辅导专家对心理资源库进行内容录入、更新,学生疏导预约管理的工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学生用户具有使用平台的普通权限,内容浏览、预约咨询以及查询使用记录等权限。系统设置主要用来设置系统的显示风格等属性。日志记录是对每一位用户在使用本平台的关键点进行记录,如何时登录、何时退出,以及系统管理员、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操作记录等。
  2.心理档案模块。该模块记录每一位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用户利用系统进行心理疏导的详细信息,包括自助康复与他助康复的记录,特别是心理疏导专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的详细过程,从而形成专业、规范的档案日志,方便日后学校与专业工作者查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另外,该模块形成的学生疏导案例还可以直接充实到“自助康复模块”的“心理资源库”中,这样既丰富了心理资源库的内容,又为心理疏导专家等提供了参考的案例。
  3.自助康复模块。该模块主要由心理自测系统和心理资源库组成。心理自测系统里设置了国内外心理专业学者制订的各种专业心理测试量表,如国际通用心理量表的中国修订版SCL-90量表、抑郁状态量表等。学生进入该模块后,可以先使用自测系统对自己目前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然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填写量表情况自动分析结果,并反馈给用户,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用户,系统在将结果反馈给用户的同时也会通知相关的心理疏导专家和辅导员,由专家来确定是否进行疏导。另外,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一般具有特定的高发期和多发期,例如新生入学两个月后、四六级考试、期末考试、研究生考试前和毕业前夕等。高校也可以利用该心理自测系统对学生进行主动测试,心理疏导专家可根据测评报告来甄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个体,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心理资源库包含“心理常识”和“典型案例”两大内容。“心理常识”按照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例如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为学生分类提供相对应的心理常识、心理问题自我鉴定与疏导康复的方法与建议等。学生也可以使用“神经衰弱、抑郁、强迫、恐怖、焦虑、网瘾、癔症、歇斯底里”等为关键词进行相关内容的搜索,从而获得对应的心理疏导知识。“典型案例”主要有心理危机疏导的典型成功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增强存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自信心,而且给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和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进行心理自测形成心理自测报告后,系统将会根据心理自测报告从心理资源库中筛选心理常识、心理问题自我康复方法、相似的疏导案例等内容,向学生主动推荐,供学生参考和使用。
  4.他助康复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帮助和疏导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主要包括“专家简介”“在线咨询”“留言咨询”和“预约咨询”四个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专家简介”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专家进行在线咨询,也可以通过“留言咨询”功能给自己所选择的心理辅导专家留言,或者通过“预约咨询”模块与心理疏导专家进行预约,择期进行咨询和疏导。心理疏导专家根据用户提出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症状给出相应的心理疏导建议,也可根据用户的心理测评报告结果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的疏导流程

  大学生在使用心理危机疏导系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一般流程如下:
  学生用户第一次使用平台时,系统提示输入自己的“学号”“专业”“姓名”,平台用户信息数据库与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系统对“学号”“专业”“姓名”三个字段核实后提醒用户输入“昵称”和“密码”,此昵称和密码将作为用户以后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系统上显示的个人信息只是用户设置的昵称,真实身份不会显示出来,这对学生隐私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确定身份时,系统管理员或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用户查询”功能确定学生的真实身份,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疏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觉自己遇到压力或者存在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用本系统:
  第一,使用“心理量表库”中的量表进行自我测试。如果测试显示心理上可能存在问题,系统首先会将测试结果存入心理档案模块里的“病例档案库”,同时也会通过“信息推送”功能告知专家,专家根据报告情况制订相应的疏导方案,使用“留言预约”功能跟该学生联系,进行必要的疏导。同时,系统会将疏导过程详细地记录在心理档案模块的数据库中。经过疏导之后,学生可以再次使用“心理量表库”进行效果检验。
  第二,直接使用“在线咨询”“留言咨询”或者“留言预约”与专家进行联系进行疏导,后期也可以通过“心理量表库”的检测疏导效果,同时疏导过程和检测报告也会被系统详细记录在“病例档案库”中。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起因大多数是因为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感情问题引起的。“心理资源库”包含着这些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的自我解决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进行“自我疏导”,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留言咨询”或者“留言预约”与专家进行联系进行疏导。

  四、结语

  移动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现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为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模式与契机。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不是传统心理疏导工作的替代,而是对传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模式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提升传统心理疏导工作质量的手段,它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疏导,有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从而也保证社会的稳定。



本文编号:35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