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种具身性教育的永恒魅力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种具身性教育的永恒魅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即身而道在":精神修养与身体成长融合为一,身体是精神修养的承载者和发源地,它孕育着精神、包含着精神、践行着精神。人对"道"的追寻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每一个体都是自身成道的主体,即"人皆可以为尧舜"。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身道合一"之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德性化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方法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自觉性和内在超越性;知行合一是"身道合一"教育的必然推演;注重从血脉上感化人、从情感上教育人;忧国忧民之情怀和"以身殉道"之精神成为中国士人之品格与风骨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的具身性教育传统显现出超越时空的价值与魅力:这种教育是对灵肉二分、架空理性的二元思维的超越;是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过度强调肉体感官享受的对抗;为充满复杂性和风险性的当代社会提供了高水平思维,诸如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种长远、系统、全面思考能力的整体性思维,在这样的教育中充盈着辩证思维的智慧,所秉持的"中庸之道"正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和中国人处理事务的大智慧的体现。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教育 “即身而道在” 具身性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VEA150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身体是人的本源性基础,具有本体价值。自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关注身体,研究身体及其与理性的关系,逐渐成为哲学界、教育学界等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一研究热潮的兴起主要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对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心与身的决然二分,也源于这种二分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20世纪初中国的性教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3 齐麟;性教育该走向何方[J];人口与经济;2001年02期
4 高亚兵,骆伯巍,叶丽红;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5 何晓红;高等职业院校非学科教学学生群体性教育刍议[J];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5期
6 张宸;台湾的性教育:现状与问题──第一届亚洲性教育学术研讨会台湾专家访谈[J];台声;2001年10期
7 范珊荣,李勇;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性教育方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1年01期
8 余志伦;论文写作需“五多”——我写经验性教育论文的体会[J];中小学管理;2002年08期
9 林锦秀;当前中学性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10 李朝霞;在小学开展性教育的一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成叶;马迎华;;学校性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丹红;张苏萌;;中国近代学校的性教育课程[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阮芳赋;;近现代中国性教育的发展史略[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4 方刚;;用性人权和社会性别理念充实学校性教育[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5 周正猷;;少儿早期就需要性教育吗?——兼介绍《少儿早期性教育》一书[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左U,
本文编号:404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0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