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农村教师流失问题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滑县农村教师流失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具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根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在于稳定师资队伍。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专业的师资就不会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可是,近年来,由于受市场、中小学校综合实力竞争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出现了教师流动的浪潮,大量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主要表现为年轻优秀的教师由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薄弱学校流向优势学校,以致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下降、城乡教育两级分化明显等问题。师资问题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基础教育领域,用于研究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省滑县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该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做了进一步了解,分析影响教师流失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并对利益相关者、教师流动、教师流失、农村教师、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状,分别从教师流失数量、意愿、方向、类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流失特点突出表现为:流失数量多且不断增加;流动方向以正向为主,即由乡镇流向城市,由薄弱学校流向优势学校,由西北部地区流向东南部地区;流动意愿具有趋利性,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流失对象主要为年轻优秀教师。第三部分,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从核心利益相关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教师、学校管理者)的诉求得不到满足、重要利益相关者(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同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教师、学校、政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剖析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满足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重视发挥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关键词】:滑县 农村中小学 教师流失 利益相关者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2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一、 研究背景12-14
- 二、 研究意义14-15
- (一) 现实意义14-15
- (二) 理论意义15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15-17
- 一、 教师流动15-16
- 二、 教师流失16
- 三、 利益相关者16-17
- 第三节 理论基础17-20
-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17-19
- 二、 成本与收益理论(The theory of cost and income)19-20
- 第四节 文献综述20-23
- 一、 国外研究20-22
- (一) 对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20
- (二) 对促使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对策的研究20-22
- 二、 国内研究22-23
- (一) 农村教师流失的现状研究22
- (二) 农村教师流失影响因素的研究22-23
- (三) 农村教师流失的对策研究23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3-26
- 一、 文献法24
- 二、 调查法24-26
- (一) 问卷法24-25
- (二) 访谈法25-26
- 第一章 河南省滑县农村教师流失现状26-36
- 第一节 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26-32
- 一、 滑县基本情况介绍26-27
- 二、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27-32
- (一) 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结构不合理28-29
- (二) 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数量紧缺29-30
- (三) 教师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优势中小学校30-31
- (四) 教师薪酬待遇偏低31
- (五) 教师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不高31-32
- 第二节 滑县农村教师流失情况32-36
- 一、 教师流失现状分析32
- 二、 教师流失特点分析32-36
- (一) 从流失数量看,农村教师流失数量增加33
- (二) 从流失方向看,农村教师流动方向以正向为主33-34
- (三) 从流失意愿看,农村教师流动具有趋利性34-35
- (四) 从流失类型看,年轻、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35-36
- 第二章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利益相关者的分析36-52
- 第一节 农村教师流失的利益相关者及诉求分析37-39
- 第二节 基于中小学校各利益相关者分析教师流失问题的原因39-52
- 一、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得不到满足39-48
- (一) 物质待遇不如人意40-41
- (二) 工作环境艰苦,学校发展前景堪忧41-42
- (三) 教师继续教育、自我发展受限制42-44
- (四) 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自我价值难以实现44-46
- (五) 学校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46-48
- 二、 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发挥不到位48-52
- (一) 政府缺乏完善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48-49
- (二) 政府的教育政策调控力度不够49-52
-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与建议52-60
- 第一节 重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体现以人为本52-56
- 一、 改善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社会地位52-53
- 二、 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53-55
- 三、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55-56
- 四、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56
- 第二节 重视发挥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促使教师合理流动56-60
- 一、 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56-58
- (一)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分担教育投资体制57-58
- (二) 加强义务教育投资的监督管理体系58
- 二、 建立高效公平的教师管理体制58-59
- 三、 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加强教师人事管理改革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7
- 附录67-73
- 附录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可度的调查问卷67-71
- 附录二 访谈提纲71-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2期
2 黄春丽;;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成因与对策[J];理论观察;2007年04期
3 赵哲;;对地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6期
4 徐静;;教师流失的现状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3期
5 魏俊岩;;试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面对教师流失问题[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0期
6 甘立双;;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7 周亮梅;罗运阔;;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2期
8 徐小红;;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9 刘红霞;;职业高原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影响——以江西省民办高校为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6期
10 孙伟花;;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及补充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显宝;承受不了的教师流失之痛[N];团结报;2011年
2 李玉兰;从“黄冈神话”远去看教师流失[N];光明日报;2013年
3 杨韬;减少县域边远学校教师流失[N];团结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友文;部分地区教师流失期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张鹏邋狄多华;山乡学校:教师流失像流水[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6 张鹏邋狄多华;西部农村教师流失严重[N];西部时报;2007年
7 王小玲;骨干教师流失“带走”优秀学生[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陈鸿;“转会制”能防止教师流失吗?[N];人民日报;2006年
9 曹健 郑玮娜 文贻炜;谁来教贫困地区的孩子?[N];市场报;2006年
10 刘桂林;请关注农村教师流失现象[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微;安徽省X学院教师流失状况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毛肖丽;河南省滑县农村教师流失问题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贾艳妮;木雅藏校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何毅;贫困山区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宾源;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杨丽华;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张谦;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李庆丽;河北省北部地区县一中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吕佳;薄弱学校教师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10 李迎超;临泉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4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2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