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师生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师生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
【摘要】:师生共同体是教育体系中稳定的、有序的有机结构,它更加接近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本真,并且重构师生发展关系、师生发展地位与师生发展路径。长期以来,学生主体客体化与教师主体异化导致了师生共同体出现一种"客体-伪主体"的教育结构,形成了挟持性、被动性、对立性的师生发展关系,从而抑制师生共同体的发展。而学生去客体化与教师主体化回归,有利于师生共同体生成一种主体间性的教育结构,构建平等性、交往性、互助性的师生发展关系,从而实现师生共同体有效的、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师生共同体 师生发展 内在逻辑
【基金】: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辽宁外语人才培养与发展创新”(项目编号:L16CYY001)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任欢欢|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辽宁锦州121013)。有关师生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可以追溯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师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师生发展是独立个体的发展,还是共同整体的发展?师生发展是基于对立关系的发展,还是基于共同价值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2 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3 赵振红;论主体间性教育交往[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申卫革;;主体间性视界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导刊;2006年04期
5 郭英;刘宪俊;;教育主体间性之意义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6 萧红梅;;消解主体间性教育的内在困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李尚卫;;教育主体间性特点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严从根;;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形态、践行困境和模式抉择[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文虎;雷振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反思视角[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教育主体间性之意义[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小艳;主体间性教育论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宪俊;教育主体间性:意义及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小刚;主体间性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于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王登峰;师生主体间性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翠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震;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纪玮玮;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8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6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