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以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以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
【摘要】: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会排斥是分析和回应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概念工具,并将社会排斥分为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与社会底层的被动排斥。两种不同的社会排斥类型,其形成及其作用机制不同,结果两大阶层的发展命运也不同。根据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可以将当前我国城乡学生的高考弃考行为分为城市优势阶层子女的主动教育排斥与农村学生的被动教育排斥,两种教育排斥的不同类型,分别导向了城乡学生不同的社会流向,并最终导致教育的阶层化:城市优势阶层子女主动弃考后选择出国留学,由于接受了优质教育,在未来能够继承或超越其父辈的优势地位;被动弃考的农村学生,弃考后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由于较低的文化教育程度和提升的有限性,只能延续其父辈的边缘性地位。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乐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吉登斯 社会排斥 教育排斥 教育的阶层化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高考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对绝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是学习生涯中必须经历的一次历练,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精英教育已被大众教育所代替,伴随而来的是更为复杂的教育现象,高考弃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大规模高考弃考从2009年发生以来,一直以占当年高考人数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兴;;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2 张颐武;;吉登斯的思考[J];中关村;2008年02期
3 成伯清;;乌托邦现实主义:何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4 黄璇;任剑涛;;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陶琳;;再生产的能动与制约——基于对吉登斯和布迪厄理论的认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宋祥秀;;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构想[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7 杨亚玲;;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看吉登斯对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J];学术交流;2012年03期
8 范燕宁;夏和国;;论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重建的理论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9 约阿斯;赵勇;;吉登斯的结构形成理论[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12期
10 王书明;;气候治理的困境与中欧认知共同体建设——从英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文;;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慧;政府规模:关键在于职能发挥[N];学习时报;2010年
2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吴学安;“吉登斯悖论”:是谁阻碍环境文明前行的步伐?[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杭春燕;诗意地栖居,须破“吉登斯悖论”[N];新华日报;2013年
5 徐迅;不与国际接轨难有经济繁荣[N];国际金融报;2000年
6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个折中的幻想[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郭忠华 中山大学政治学系;对吉登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透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徐桓(学人);吉登斯的尴尬和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郭忠华;从“文本”到“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走进现场:人物思想研究要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中英;吉登斯的信任观及其当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2 姜学斌;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文化哲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赵云亭;吉登斯的制度性风险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田雪荆;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迪;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郭锐峰;论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张廷峗;吉登斯本体性安全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林辰;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6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4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