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1:52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概念 微课导入 概念形成 实验研究 教学策略


【摘要】: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是“四基”教学的核心,是推导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法则的逻辑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掌握好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追本溯源,重走概念的发现之路,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对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直接给出概念,列出注意事项,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承载形式,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笔者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并提出了微课导入的教学策略。首先,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关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和微课的文献资料,阐述问题提出的背景,在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对“微课导入”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释了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意义,接着分别介绍了微课导入在概念形成、概念同化、有意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数学再创造理论中的作用,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进行了教学分析,提出了微课导入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策略,分析微课导入实施的可行性,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选取了两个各方面情况相近的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将微课导入的教学策略分别应用于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对数的概念以及异面直线的概念这三个教学案例中,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两个班即时检测和延时检测的成绩深入分析,以期了解微课导入是否比传统的预习效果好,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验研究的具体情况,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微课导入教学策略的接受程度、意见以及建议,为更好地完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微课导入的教学策略是否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第二,了解微课导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优生、普通生、学困生)的学习影响;第三,微课导入对代数概念和几何概念教学分别有怎样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微课导入”教学策略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效果。(2)“微课导入”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普通生和学困生的学习,但对学优生影响不明显;可以促进学优生对新概念学习的保持,但对普通生和学困生保持效果不明显。(3)“微课导入”教学策略在几何方面的实施效果比代数方面更好。(4)“微课导入”可以贯穿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全过程。(5)“微课导入”的内容可以多样化。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和教学反思,笔者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展望。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 微课导入 概念形成 实验研究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G4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9-16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9-10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0-12
  •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2-13
  • 四、本课题研究的现状13-16
  • 第二章 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理论分析16-29
  • 一、相关概念界定16-18
  • 二、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意义18
  • 三、基于微课导入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18-29
  • 第三章 关于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教学分析29-31
  • 一、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设计原则29
  • 二、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可行性分析29-30
  • 三、高中数学概念微课导入的教学策略30-31
  • 第四章 微课导入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验研究31-56
  • 一、实验研究的总体设计31-33
  • 二、实验案例及分析33-49
  • 三、实验研究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49-56
  •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反思56-60
  • 一、研究成果56-58
  • 二、反思58-60
  • 注释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一:函数的奇偶性即时检测卷63-64
  • 附录二:函数的奇偶性延时检测卷64-65
  • 附录三:对数即时检测卷65-66
  • 附录四:对数延时检测卷66-67
  • 附录五:异面直线即时检测卷67-69
  • 附录六:异面直线延时检测卷69-71
  • 附录七:调查问卷71-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佳龙;;“微课程”风暴下的沉淀——谈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思考[J];数学之友;2014年06期

2 张丽华;;对高中数学微视频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19期

3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10期

4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5 邵光华;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7期

6 李致洪;数学概念教学与思维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4期

7 鲁献蓉;数学概念学习与“先行组织者”[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824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24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