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的批判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9-15 02:33

  本文关键词: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的批判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共同体 生态哲学 批判 重构


【摘要】:21世纪以来,对学习共同体的引进与介绍逐渐增多,它的出现丰富了教师共同体的研究。目前,我国对教师共同体的研究尚处于创建的起步阶段,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回顾已有的研究,教师共同体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教研组尤为热门。然而,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有泛化的倾向。因此,在生态哲学视域下,重新认识教师共同体,找寻教师共同体的本真与精神旨归,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上澄清教师共同体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在实践层面上指导教研组等教师共同体的实际运行,减少实际操作中的模糊与混乱。论文在对比较有影响的“关系团体说”、“学习组织说”、“有效模式说”等教师共同体概念进行回顾和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的概念,指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并对其构成及特点进行了阐释。笔者基于生态哲学的视域,分析了教师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认知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在主题认识上,呈现一方主导;在关系认识上,呈现认知偏差;在发展目标上,呈现单一化、被动化。第二,活动不甚理想。主要表现为在合作层面,面临多重障碍;在合作文化层面,难有突破;在活动效果上,呈现一般化。第三,教师的责任感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相对责任有待提高。第四,系统自身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在管理层面上,尚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与外部联系上,相互交流较少;在交往形式上,较为单一。同时,从教师、组织制度、文化三方面揭示其面临困境的原因。为重构教师共同体需要从教师、学校、文化三大层面加以调整,具体策略包括培育生态发展的认知理念、构建和谐有序的专业关系、确立相互关怀的生态伦理、运行可持续的管理制度、促成生机勃勃的合作文化。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生态哲学 批判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一、绪论11-21
  • (一) 问题提出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三) 文献综述13-18
  • (四) 研究目标与内容18-19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六) 可能的创新之处20-21
  • 二、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概念之批判21-32
  • (一) 教师共同体概念之回顾21-24
  • 1. 共同体21-22
  • 2. 教师共同体22-24
  • (二) 教师共同体概念之审视24-27
  • 1. “关系团体说”之审视24-25
  • 2. “学习组织说”之审视25-26
  • 3. “有效模式说”之审视26-27
  • (三) 教师共同体概念之澄明27-32
  • 1. 生态哲学的启发27-29
  • 2.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教师共同体29-32
  • 三、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之诠释32-39
  • (一) 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之构成32-35
  • 1. 交互主体32-33
  • 2. 共同的信仰33
  • 3. 共享的资源33-34
  • 4. 真实的情境34
  • 5. 合作文化34
  • 6. 约定的规则34-35
  • (二) 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之特点35-39
  • 1. 生命化:追求发展的意义35-36
  • 2. 整体性:和谐的有机渗透36
  • 3. 过程性:动态开放的存在36-37
  • 4. 多样化:彰显包容的共在37
  • 5. 责任度:表现情感的关怀37-39
  • 四、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之问题分析39-50
  • (一) 教师共同体的问题透视39-47
  • 1. 认知存在偏差39-41
  • 2. 活动不甚理想41-43
  • 3. 教师责任感有待提升43
  • 4. 系统自身的缺陷43-47
  • (二) 教师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7-50
  • 1. 教师自身的局限47-48
  • 2. 组织制度的桎梏48-49
  • 3. 文化环境的制约49-50
  • 五、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共同体之重构策略50-59
  • (一) 培育生态发展的认知理念50-52
  • 1. 建构生态自我50-51
  • 2. 明晰发展愿景51
  • 3. 增强认同感51-52
  • (二) 共建动态有序的专业关系52-53
  • 1. 摆正定位,明确关系本质52-53
  • 2. 深化认识,促成友好关系53
  • (三) 确立相互关怀的生态伦理53-55
  • 1. 形成关怀心理54
  • 2. 强化责任意识54-55
  • 3. 提高反思深度55
  • (四) 运行可持续的管理制度55-57
  • 1. 改进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感受快乐与安全55-56
  • 2. 共同约定规则,发挥服务本色56
  • 3. 制度要具有张力,促使系统走向开放56-57
  • (五) 促成生机勃勃的合作文化57-59
  • 1. 积极融入环境,衍生合作行动57-58
  • 2. 与环境融合,创生协作文化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乃新;也“逼”教师学一回[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2 曾智昌;教师誓词设计的基本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5年01期

3 严卫林;;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六类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期

4 徐世荣;教师怎样学好普通妐[J];文字改革;1961年10期

5 吕凡;建立教师学刍议[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李殿元;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适应跨世纪教师队伍建设需要[J];教育探索;1999年04期

7 刘咏梅;夏扉;赖经洪;;农村教师培训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江西教育;2007年04期

8 柳顺元;孙金祥;;努力走出培养误区 铸就德艺双馨教师——也谈骨干教师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03期

9 陈顺奇;校长要善于提高教师撰写论文的能力[J];人民教育;2001年04期

10 马杏容,何树声;用“成功”激励教师自我提升[J];教育导刊;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芳;;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朝霞;;探索幼儿园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推动师生与学校持续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张荣保;徐静;;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成长[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5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工作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6 ;《上海百名教师书画精品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吴惠平;;德才并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8 山西省芮城中学课题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唐晓燕;;优化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山西省芮城中学课题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广东省中山市政法幼儿园园长 郭俊清;培养好新教师就是赢得幼儿园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新教师培养切忌模式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策划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郑骊君 执行 刘亚文 崔斌斌;这样培养好教师[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剑冰;撑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点[N];南充日报;2005年

7 尹慧明;“非常6+1”打造魅力型教师[N];衡阳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肖燕 记者 柳萍;西陵千余教师学前家访[N];三峡日报;2009年

9 早报记者 吴洁瑾;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N];东方早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立新;“双师型”教师这样造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t,

本文编号:85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5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