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4-09-12 11:40
1.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现状 

 

自兴起到蓬勃发展,国内的有效教学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其研究状况介绍如下:①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概述 “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起步较晚,其成果主要集中于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
自20世纪 50 年代起,就已经出现了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但这一时期专门针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开始,研究者们的主要精力都还停留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对有效教学的首次论述见于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该著专辟一章论述有效教学。陈厚德编著的《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有效教学的专著。” “陈厚德从学习与教学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从而引出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他认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点: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②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③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在他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一书中,他还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要素、模式和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因此,可以说这是国内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不但引起了人们对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视,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有效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并阐述了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理念和策略。”
此后,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论文、专著不断涌现,分别对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有效教学的标准、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王鉴、申群英对有效教学研究做过一次粗略的计量分析,他们把 1997—2007 年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97~1999 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研究成果少,研究对象范围小,研究方法单一,属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2000~2003 年)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文章数量明显增加,研究内容逐步拓宽,研究对象有所扩大,研究方法多样化、现代化。但从总体上看,研究发展缓慢,而且不够深入。繁荣阶段(2004~2007)。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研究的特征为文章数量急剧增加,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有所集中,研究方法增加。总之,‘有效教学’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范蔚、叶波的研究发现,“1990 年以来,‘有效教学’研究的文献量逐年增大,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的内涵、影响因素、策略、评价及标准 4 个方面展开。同时,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存在着以下问题:有效教学研究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相对匮乏;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足;有效教学的实质及其评价标准观点不一,有待进一步探讨。”
卢尚建认为,“从 1998 年至 2008 年的 10 年里,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标准以及策略等几方面。研究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概念不清、主题间的关系模糊、研究重点偏向有效教学普适理论、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
从以上研究看,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尽管起步晚,却发展迅速,通过努力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介绍借鉴国外的理论,目前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但是,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相比较,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上,我们与国外研究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有效教学研究总的特点是:尽管研究成果中有一定的创新,却仍以引鉴国外论著居多,且现有研究成果中多为泛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对有效教学研究自身的深化研究相对欠缺,从某一角度深入对有效教学研究自身的反思则更为不足;在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量化研究也非常薄弱。 

 

2 教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状况 

 

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以高慎英和刘良华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从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有效教学’至少经历了三种取向:一是扩充‘教学规模’,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或‘教学模式’)维持这种‘教学规模’,这是一条取向‘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道路;二是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有效教学的取向方式;三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教学的过程,这是一种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
当前以“教学设计”为主的有效教学价值取向又分别依附“教育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形成了“科学主义取向”和“教育哲学取向”。但是,无论是科学主义取向还是教育哲学取向,有效教学都更加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人本主义”越来越受重视。 
陈晓端从课堂教学评价入手,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划分为“工具理性”与“解放理性”。工具理性具有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甄别、分级,在一定程度上与科学主义取向是一致的。解放理性旨在改进,具有认识、研究、反思的性质,促成评价者和被评者之间的对话与协商,更具有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哲学取向是一致的。 
李森、张家军和王天平等人在其《有效教学新论》中则认为,有效教学应具有以下几种价值取向: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即它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把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学与学生的个人意义相关联)、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3.总结 

 

从对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分析来看,中外研究都是从起步到完善不断发展,也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双方对比来看,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无论理论视角、研究方法还是实践探索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目前国内有效教学研究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基本上都是其他研究的附属成果,专门的价值取向研究稀缺。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也较为粗略,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与探讨,研究成果也较为分散,各成一言,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 
关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在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方面的状况,本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进行搜索,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且空白。而文献计量分析是一种非常切合适宜的研究方法,以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肯定具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8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