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9-19 09:23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的教育离是不开生活的,幼儿的教育需要生活。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的实践教育相互结合,与美术活动相互融合。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使美术教育不再单一、不再枯燥无味,让美术教育能够真正"活"起来,使幼儿喜欢美术活动,体验到参加美术活动的快乐。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小孩子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小孩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吸取营养,把他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各种能力。
  一、“生活教育”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便是其中有机的结合点。我们应让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生活,带领孩子寻找、发现,开启孩子创作的火花,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是各异的;天上的云朵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开,会不断地变换……所有这些不经过生活观察是发现不了的,不经过观察是创作不出来的,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了,他们在创作时才能思维活跃,独具个性。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育应回归生活。
  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不同层次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人与种花是一样的,种花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这就是对树木的“因材施教”,美术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美术活动组织要多样化,采用全班指导、小组指导、个别指导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如在绘画活动《我的朋友》中,我采用了绘画、粘贴、沙画、描线、撕画分组活动的方法,把全班幼儿分为能力强、能力中等、能力稍差的三组幼儿作画,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作画要求,促使他们在不同的能力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合一”,引领幼儿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组织以做为中心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做”合一。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京剧脸谱进行欣赏,让他们了解脸谱中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接着我示范讲解如何制作面具,以上过程就是在做中教。而后在引导幼儿动手表现的时候,我采取积极启发的教育策略:“想一想,你能设计出特别的面具,在一会儿的假面游戏中,你带上自己制作的面具来游戏。”孩子们先是思考,然后一边做,一边想,这就是一个即有思想又有行动的做中学的过程。正是如此教学做统一,最后在假面游戏时能呈现幼儿制作的面具各不相同,非常富有创意与美感。
  美工区是实现“教学做合一”让幼儿更富有个性表现的好方式。在日常活动中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各区角活动之中,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各个空间进行自由地摆弄、创作与交流。美工区角的创设可以结合主题适当增减。在区角活动时间,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生活物品,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区角中提供给幼儿的是更加自由地活动方式、更加宽裕的活动时间、更加丰富的操作材料。而老师也可以根据区角中每个幼儿的不同活动表现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六大解放”,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为主要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引导幼儿思考。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不以简单的“对”或“错”、“像”与“不像”去评价孩子,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如:“石头添画”,请幼儿先用放大镜照照、看看,石头上有什么花纹、色彩、线条等,再用手摸摸感知石头,最后画石头。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作画兴趣,而且每个孩子都根据自我的感受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石头画”。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给孩子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中,提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一位幼儿问:“为什么在节奏谱子中,狮子的叫声要画弯曲的线?”这时我引导幼儿相互发表意见,有的说:“因为狮子的叫声一会响一会弱”;还有的甚至说:“是因为狮子叫起来又响又长,所以用长长的曲线……”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们明白:长长的声音符号可以用长波浪线来表示。经过幼儿间、师生间的质疑释疑,幼儿加深了印象,增进了知识。让幼儿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孩子的作品,引导孩子继续创造。
  美术活动是幼儿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的最直接的工具,是幼儿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借鉴和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就一定能发挥好美术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