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网络社交平台兴起下的德育困境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7-09-22 16:36

  本文关键词:网络社交平台兴起下的德育困境及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社交平台 德育困境 隐性教育 自我教育 网络监管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网络社交平台逐步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网络空间。其不仅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还给人类的德育工作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网络社交平台拓展了德育的新载体,激发了德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德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同时也使社会主导价值观受到弱化,人类理性道德认知受到扭曲。要应对目前网络社交化给德育带来的困境,应采取管理与引导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自我管理与外在教化相结合等措施。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网络社交平台 德育困境 隐性教育 自我教育 网络监管
【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社交化趋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JGSZ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网络社交化发展颠覆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介质即被称为载体。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需要良好的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会交往、载体,只有好的传播媒介才能准确传达教育主体的思传播思想观念的重要场所。随着这一网络新媒介在想和行为意图,完成教育主体希望达成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立英;简论大学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陈桂芳;学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2年11期

3 沈嘉祺;论隐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年01期

4 李淑云;新时期大学图书馆隐性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侯玉清;论隐性教育艺术在政治课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3期

6 毛天虹;老子思想与隐性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荣华;陈智强;;关于学校隐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唐卫青;;透过“彼得·潘”现象探讨隐性教育的功能[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9 唐伟优;;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10 林岩松;;论隐性教育在德育课中的功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丽娜;;借鉴隐性教育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一辑)[C];2010年

2 聂炳福;;开展图书导读活动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广阔 王永全;发挥隐性教育在官兵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N];新疆日报(汉);2014年

2 山东烟台边防检查站站长 徐骏;政治工作引入隐性教育浅议[N];边防警察报;2010年

3 山西太原第三监狱 王改珍;如何将隐性化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N];山西科技报;2011年

4 伍辉红;新时期基层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N];战士报;2008年

5 省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 何隆德;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崇尚实践[N];湖南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华;高中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论[D];苏州大学;2015年

2 柯燕妮;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刘翔瑞;隐性教育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孙小雪;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蔡婉琴;隐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楚立娜;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尤s,

本文编号:90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0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