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引领人类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2

  教育学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不懈探求的问题,引领人类走向幸福生活是教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首先,笔者虽然对“教育学”已研习数年,却仍然不敢妄加品评;而对于“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更是看不清楚人性的根源、人的本质。那么“教育学”与“人类”该从何谈起呢?其次,教育学理论之庞杂,系统之繁冗,又该如何与我们琐碎且平实的生活相联系呢?这也是目前的教育学不那么令人满意的问题所在:一是教育学自身立场不清,定位不明;二是教育学理论与生活实践脱离。这本文由收集整理就直接导致了教育学学科地位不高的结果。在此,仅从个人对教育学的认识出发,描绘生活中的教育学愿景,以期能够给教育学些许或明或暗的希望之光。
  一、教育学自省
  犹记得步入教育学殿堂之初,老师对教育学的介绍是:“越是学教育学的,越说不清楚教育学是什么。”笔者带着对教育学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在心中勾画着教育学的图样,建构自己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框架。原以为会拨开云雾见月明,却发现穿过理论知识的丛林之后,看见的是陈桂生和叶澜等几位先生为教育学的存在而据理力争,看见的是无数教育研究领域的学生孜孜不倦地为“教育学是什么”和“教育学为什么”而迷惘追寻。
  早在18世纪,当康德把教育学确定为大学的正式课程之时,教育学的目的就已经被确定:为了使孩子变得比父母更好。为此康德指出:“教育学就必须成为一种学问……教育艺术中机械性的东西必须被转变成科学,否则它就不能成为一种连贯的努力而某一代人就有可能会毁掉前任已有的成果。”[1]到了19世纪,当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之后,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赫尔巴特认为将教育仅仅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会使教育不具有可靠性,会使教育学缺乏自身的概念和独立的思想,被其他学说、流派治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学就必须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并且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意识和标准。由此可见,教育学起源于人类对于生活经验的记录和传播的需求,旨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得到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更高效的生产工具,教育肩负着把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责任,这就要求教育学具有更高效和更精准的理论支持。于是,人们试图从教育学著作中寻找到答案。在不断诠释和研究教育学原著的过程中,教学论和道德教育等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又因为人文社会学科以及部分综合类学科对教育研究的介入逐渐增多,出现了一系列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此外还出现了以教育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所生成的新学科。[2]有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3]就在前几年,我国学位办已将“教育管理学”从“教育学”门类中抽出,列入“公共管理学”的门类中。教育学正在悄然裂解,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其地位已岌岌可危。
  原本因人类生活而兴起的教育学与生活渐行渐远。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看到教育的理论,却看不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看到教育教学问题重重,却找不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李小鲁在其著作中说:“正如人创造了自己生存的对象性世界,却根本不能完全控制和操纵它,相反却要受自己的对象化世界制约一样;教育作为一种人的创造和本质对象化的社会活动,它也会独立于个人的生活之外,形成自主的超越于个人之上的‘教育王国’‘教育世界’或者说‘教育规律’。”[4]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鸿沟成了阻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学学科立场、学科危机和学科建设的大讨论,提出了教育学要回归生活,教育学要面向人类幸福等观点,为重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作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
  二、教育学愿景
  自近现代以来,不少学者论述了教育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应当在心智、体能和品格上为适应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也是社会生活的延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要拿全部的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只有这样,教育的力量才能强大,教育的内容才能全面。
  教育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应该是指导教育实践,服务人类生活。马克思曾经指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生下来就有的,因而应当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5]既然人类追求幸福生活,那么包括教育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的价值都应该是为人类幸福而存在。它们与人类自身根本的幸福需要连接在一起,并因此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6]依笔者看来,人类追求幸福的手段有二:一是通过增长知识技能,让生活更高效、更便捷、更健康,以此实现幸福生活;二是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来实现幸福生活的追求。前者要求教育学提供一个知识传递的方法体系,丰富人的生活智慧;后者要求教育学提供一个情感传递的范式,优化人的精神生活。为此,教育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从学习者和教育者的生活实践出发,寻找与之相匹配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知识结构为基本框架,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具体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及时从中找到行为依据,成为学习的行动指南。通过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使人类生活朝着更高效、更便捷、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丰富人类的生活智慧。

本文编号:2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