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一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情况,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2个市的城区和乡镇4所中学的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 只有8.6%和9.8%的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和艾滋病;86%以上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参与学校开展的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学生乐意接受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观看相应的教育片、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讨论等;什么是毒品、新型毒品、艾滋病知识、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等是中学生和教师公认的预防教育课程应该开设的内容。结论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接受并愿意配合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开设基本知识和抵御技能课程是必要的。
【关键词】 物质相关性障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C 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494-03
据报道,非法药物滥用人数剧增,并且向低龄化迅速发展[1-2],现行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存在着从方式到内容多方面的不足与缺失[3-4]。关于对青少年开展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教育部多次颁发文件,并明文规定学时数[5]。为了解湖北省城市和乡镇初中生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需求、对毒品/艾滋病预防课程的态度等, 以便对城乡中学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2006年11-12月笔者对湖北省襄樊市和大冶市4所城乡初一年级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襄樊和大冶的市级中学和乡镇中学各1所,以初一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592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26名,占44.9%,平均年龄(12.98±0.79)岁;女生266名,平均年龄(12. 86±0.80)岁。城区学生262名,乡镇学生330名。另外抽取与学生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相关的教师67名,其中男教师33名,平均年龄(37.12±8.32)岁;女教师34名,平均年龄(34.71±8.15)岁。学生家长175名(每校1个班的学生家长),其中男性103名,平均年龄(40.31±6.28)岁;女性72名,平均年龄(38.27±6.49)岁。文化水平以初中居多,职业以农民居多。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毒品与艾滋病预防知识课程需求问卷”,分学生、教师和家长问卷,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抽取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统一的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青少年毒品与艾滋病预防知识课程需求、开设形式和内容的情况;家长调查通过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请家长填写。
1.2.2 小组访谈 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调查访谈并录音,步骤如下:(1)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编制小组访谈提纲,经预试后确定;(2)统一培训主持人和记录员,规范方法、统一提纲和熟练掌握小组访谈技巧; (3)由主持人向访谈对象介绍访谈的目的和内容,用录音笔录音访谈过程,同时记录员做现场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对开展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的态度、对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访谈共抽取28名初一年级学生,男、女各半。
1.3 质量控制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表发给学生和教师,用统一的引导语介绍填表的方法并对量表条目进行统一的解释,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匿名性,请学生与教师如实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和回收;家长问卷上注明填写说明,并让学生向家长解释。整理时剔除质量未达到要求的问卷(如缺项较多、有逻辑错误等),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录音访谈人员也经过统一的培训,规范操作方法。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资料通过EpiData 3.02录入,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对录音访谈资料进行手工整理,通过编码、归类和排序,找出主要和次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结果
2.1 毒品与艾滋病教育需求情况
2.1.1 对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开展的态度 只有8.6%和9.8%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和艾滋病;对于开展青少年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7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84%以上的学生会积极配合和参与,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9和0.763),城区认为有必要的学生高于乡镇的学生(P=0.017)。有1.5%的学生认为占用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83.6%的教师和64.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学习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94.0%的教师和72.6%的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但仍有9.1%的家长认为“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不想参加”。
2.1.2 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需求的方式和内容 见表1~3。
初一学生表明最愿意接受的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观看影像资料、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讨论等形式,男生和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城区和乡镇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乡镇学生选择更多的是自学方式,如回家阅读相应的教材,然后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而城区的学生更愿意听教师讲授和观看教育片。
什么是毒品、什么是新型毒品、艾滋病知识、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诱惑等是中学生和教师公认的预防教育课程应该开设的内容,并且男生与女生、城区和乡镇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2和0.808)。
不同的教育课程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会有不同的影响,男生和女生一致认为教师讲授、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和知识竞赛有助于提高掌握程度(P=0.872);城区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和知识竞赛方式要多于乡镇学生,而分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方式要少于乡镇学生,笔耕文化传播,城区和乡镇学生的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对于如何提高青少年毒品/艾滋病教育课程的兴趣,男生和女生、城区和乡镇学生的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和0.000),女生喜欢一些真实的案例,乡镇学生更愿意将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教师认可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能接受的方式主要为观看教育片(20.2%)、社区实践(15.2%)、听教师讲课(14.1%)、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14.1%)等,对自学方式认可较低(5.8%)。 “教师讲授”是学生认为能提高接受知识能力的方式,而“知识竞赛”则是教师认为能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认为能提高学生兴趣的上课形式主要为真实的案例故事(22.4%)、录像片(21.3%)、学生讲述身边的例子(17.9%)和多媒体(16.4%)等。
2.2 访谈结果 关于毒品知识,学生主要想了解的是毒品的本质、种类、什么是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否会上瘾、吸毒后的感觉、毒品会成瘾的原因、毒品的生产过程、毒品泛滥的原因以及如何识别毒品;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儿童的患病途径、艾滋病的预后等也是初中生关心的问题。
在学习毒品预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希望能有专门的教材配合课外的报刊书籍、电视录像、真实的案例,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资料等。
本文编号: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