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函数关系定义的教学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1:07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关系定义的教学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关系定义 函数的定义 课堂教学实验 学生自学实验
【摘要】: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函数的定义有三种说,即:“变量说”、“对应说”和“关系说”。在我国的中学里面,函数的定义采用的是“变量说”和“对应说”,而在美国的一些中学里面,函数的定义则采用的是“关系说”。本文在借鉴美国教材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编写相关教材并进行教学实验,探讨我国的高中生是否能够接受函数关系定义,希望对以后的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高中生的课堂教学实验。首先,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里选取了两个平行班(甲班和乙班)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笔者亲自进行上课,并对他们进行测验和个案访谈。其次,在肇庆地区选择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用A、B、C表示)进行学生自学实验,每所学校选取两个班级,对他们分别进行测验和个案访谈。测验的具体情况如下:测验卷的总分为70分,合格线为42分。参加课堂教学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测验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约有82%的学生是能够接受函数关系定义的。其中,甲班的测验平均分为51.71,乙班的平均分为50.73。而在参加自学实验的三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测验成绩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A层次的学生平均分为52.56,约有91%的学生是能够接受函数关系定义的;B层次的学生平均分为46.72,约有71%的学生是能够接受函数关系定义的;C层次的学生平均分为42.71,约有56%的学生是能够接受函数关系定义的;最后,笔者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两种实验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同时,笔者对实验成绩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的最后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同时将函数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为高中的函数教学提供更多经验。
【关键词】:关系定义 函数的定义 课堂教学实验 学生自学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课题概述11-21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
- 1.3 研究综述12-19
- 1.3.1 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2-15
- 1.3.2 中美两国教材中关于函数概念的处理15-19
- 1.4 研究方法19-21
- 1.4.1 文献研究法19
- 1.4.2 问卷调查法19
- 1.4.3 访谈法19-20
- 1.4.4 教育实验法20-21
- 第二章 实验设计21-27
- 2.1 实验目的21
- 2.2 实验假设21
- 2.3 变量的设计21
- 2.4 被试的选取21-22
- 2.5 实验工具22-25
- 2.5.1 调查问卷22
- 2.5.2 教学实验教案22-23
- 2.5.3 样例学习导学案23
- 2.5.4 测验卷23-24
- 2.5.5 访谈提纲24-25
- 2.6 实验准备阶段25
- 2.7 实验过程25-26
- 2.7.1 课堂教学实验25
- 2.7.2 学生自学实验25-26
- 2.8 实验数据处理26-27
- 第三章 课堂教学实验27-43
- 3.1 教学方法27-28
- 3.1.1 讨论法27-28
- 3.1.2 讲授法28
- 3.1.3 练习法28
- 3.2 课堂教学28-36
- 3.3 进行测验36-38
- 3.3.1 实验成功标准36
- 3.3.2 实验数据及分析36-38
- 3.4 学生对函数关系定义理解的具体分析38-43
- 第四章 学生自学实验43-65
- 4.1 理论基础43-46
- 4.1.1 样例理论43-45
- 4.1.2 数学样例理论45-46
- 4.2 编制自学实验导学案46-53
- 4.2.1 样例的设计框架46-48
- 4.2.2 概念的样例设计48-50
- 4.2.3 图象和性质的样例设计50-53
- 4.3 学生自学实验53
- 4.3.1 实验过程53
- 4.3.2 实验成功标准53
- 4.4 实验数据及分析53-65
- 4.4.1 三所学校的实验数据53-55
- 4.4.2 自学实验的差异性分析55-65
- 第五章 两种实验方式成绩的比较65-75
- 5.1 实验数据分析65-66
- 5.2 差异性的具体分析66-73
- 5.3 样例学习的进一步思考73-75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75-78
- 6.1 研究结论75
- 6.2 教学建议75-77
- 6.3 研究的局限性77-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81-103
- 附录1:实验前调查问卷81-82
- 附录2:教案设计82-88
- 附录3:访谈提纲88-89
- 附录4:函数定义的样例学习导学案89-97
- 附录5 : 测验97-99
- 附录6:参考教案99-103
- 致谢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官红严;;数学样例设计——以三角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4年05期
2 胡先富;薛颖;;函数三种定义的演变历程及其利弊分析[J];数学通报;2013年05期
3 张奇;万莹;林洪新;曲可佳;;数学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理论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耿秀荣;汤服成;;体现数学变式教学方法的样例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蓓;函数概念的发展与比较[J];数学通讯;2005年07期
6 许永勤,朱新明;关于样例学习中样例设计的若干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0年02期
7 章以昕;中美两国中学数学教材中函数概念的比较[J];数学通讯;1996年02期
8 傅伯华;;浅谈“映射与函数”的教学[J];数学教学;198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龙龙;战后美国数学课程变革的历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珀华;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函数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2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04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