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7-10-19 19:02

  本文关键词: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中职 语文 审美性 教学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堪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劣势很明显:基础薄弱,语言运用能力不高,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也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许多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很欠缺:词不达意,没有逻辑性,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总结。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迎来革命性的改变。在语文教学除旧布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困惑的“泛语文”、“非语文”、“去语文化”现象。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成效,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进行了探索。中职语文的审美性教学,是经过美学加工的中职语文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以突出学生的参与为主的师生互动教学。在审美性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本身,以文本中的美为契机,让学生在美的牵引下受到语文魅力的感染、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中职语文的审美性教学中,审美的情境教学、审美的形象教学以及审美的情感教学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下,由感知性教学环节、理解性教学环节最终顺利进入到深悟性教学的环节中去,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在语文审美性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针对分析、总结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本文在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进行探索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的现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界定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其意义。第三部分是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特点的阐释,从审美的形象性、审美的情感性和审美的交流性角度进行了分析;第四个部分主要针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中感知性审美教学环节、理解性审美教学环节、深悟性审美教学环节这三个环节进行分析。第五个部分对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相关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总结。在中职语文的审美性教学中,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尚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这个探索将不断地发展完善下去。
【关键词】:中职 语文 审美性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一、引言9-13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价值9-10
  • 1.选题背景9
  • 2.选题价值9-10
  • (二)选题意义10
  • 1.理论意义10
  • 2.实践意义10
  •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10-11
  • 1.研究方法10-11
  • 2.研究内容11
  • (四)研究综述11-13
  • 1.国外综述11
  • 2.国内综述11-12
  • 3.综述述评12-13
  • 二、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阐释13-23
  • (一)审美性教学的界定13-16
  • 1.教材文本的美14
  • 2.教学过程的美14-15
  • 3.教师的人格美15
  • 4.教学生成的美15-16
  • (二)审美性教学的意义16-23
  •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16-19
  • 2.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19-20
  • 3.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意义20-23
  • 三、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特点23-26
  • (一)审美的形象性23
  • (二)审美的情感性23-24
  • (三)审美的交流性24-26
  • 四、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环节26-31
  • (一)感知性审美教学环节26-28
  • (二)理解性审美教学环节28
  • (三)深悟性审美教学环节28-31
  • 五、中职语文审美性教学的方式31-40
  • (一)审美的情境教学31-34
  • (二)审美的形象教学34-35
  • (三)审美的情感教学35-40
  • 1.情感的开启36-38
  • 2.情感的引导38-40
  • 结语40-41
  • 注释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莹;;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美育渗透研究[J];语文建设;2015年06期

2 李立山;;浅谈语文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与落实[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1期

3 陶清;;浅析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0期

4 高乃松;;浅谈语文教学创新与落实“双基”的关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年10期

5 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6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7 宁耀 ,黄玉鑫;促进课堂有效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广西教育;2005年17期

8 刘兴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J];吉林教育;2005年05期

9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多样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10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婷;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艳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振荣;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余红霞;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丽;探究音乐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高超;语文教育的民族文化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6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06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