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7:07
本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 支架 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 阅读教学
【摘要】:支架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的教学,使之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它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经布鲁纳等人探究,借用“脚手架”一词到教育领域,成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此后,支架式教学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叶圣陶、李海林等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志同道合,影响深远。支架式教学重视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方面的作用,肯定了教师助学者身份。自古以来,我国就存在着师徒制的教学关系,倡导“名师出高徒”。那么,名师如何“出”高徒呢?引导启发便是常见的一种方法。春秋时期孔子的教学实践便是很好的证明。时至今日,教育者更应继承这一良好方法,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因势利导,促使其实现认知发展和迁移。支架式教学还有利于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关于这一点,路易斯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多尔教授用“平等中的首席”来定位教师,认为教师不是外在于学生情境的专制者,而是基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1平等对话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快乐,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这是顺应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选择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支架式教学到实践来,在实践得到检验和发展。我国语文教育名师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在自己的执教中积极实施“支架式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收效显著。这给了我们积极的榜样示范。如今,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尝试逐渐增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笔者也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效仿。不过,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着的教学方法,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对教师要求较高等,但这不能否认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此,支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相关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相关理论,多方收集、整理和分析支架式教学的文献资料,谋篇布局。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部分。全文内容概括如下: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研究的对象和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让读者对本文写作前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部分,概述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相关情况,主要包括支架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界定,支架式教学的缘起、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几方面,便于读者对支架式教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由于笔者比较关注支架式教学的运用,所以更多着墨于教学支架的表现形式方面。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魏书生、钱梦龙、于漪三位老师“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尝试,即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钱梦龙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定向提问”,于漪老师的文体要素教学。通过这些实例,证明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价值。本文也谈到了自身进行“支架式教学”的经历和缘由。第三部分,结合一些事例解析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在叙述过程中还谈到了每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期盼更多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加以运用,暗含了本探究的目的所在。第四部分,笔者对以上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充分肯定了支架式教学学科应用的特点。它不是之言,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学科。根据三位老师教学成效,增强了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再者,笔者谈到了支架式教学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量。其中,掺杂了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内容。由此,综述了支架式教学的利与弊,为支架式教学研究提供了方向。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支架 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 阅读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一) 研究的缘起10-11
- 1. 自身教育实践体会10
- 2. 时代发展的需求10-11
- (二) 研究的对象和思路11
- (三) 研究方法11
- (四) 研究意义11
- 1. 理论意义11
- 2. 现实意义11
- (五) 文献综述11-16
- 1. 有关支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12-13
- 2. 有关支架式教学特征的研究13-14
- 3. 有关支架式教学操作步骤的研究14
- 4. 有关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应用的研究14-16
- 一、支架式教学概说16-23
- (一) 支架的内涵16
- (二) 支架式教学的内涵16
- (三) 支架式教学的来源16-17
- (四)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7
- 1. 最近发展区理论17
- 2. 建构主义理论17
- (五) 支架式教学的表现形式17-23
- 1. 问题支架18-19
- 2. 图表(图像)支架19-20
- 3. 范例支架20-23
- 二、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实践23-31
- (一) 教育名家的“支架式教学”23-26
- 1. 于漪-----文体要素教学23-24
- 2. 钱梦龙——“定向提问”24-25
- 3.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25-26
- (二) 笔者自身的语文教育实习26-31
- 1. 诗词教学27-28
- 2. 文言文教学28
- 3. 小说教学28-31
- 三、语文支架式教学应用的策略31-37
- (一) 基于学情,搭建支架31-32
- (二)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32-33
- (三) 独立探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33-34
- (四) 协作学习,交流互动34-36
- (五) 效果评价,及时反馈36-37
- 四、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反思37-40
- 结语40-41
- 参考书目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本文编号:113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13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