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标准探析
本文关键词:芬兰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标准探析 出处:《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2016年芬兰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用了在课程标准中设置核心素养的模式。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科学科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析其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对我国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发现,芬兰科学课程标准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整合,在核心素养的七大维度上更重视"思维和学会学习"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及"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培养,课程内容上重视健康教育。
[Abstract]: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core literacy is the focus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world. In 2016,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ed in Finland adopted the model of setting core literacy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Finnish student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science subj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rogram. 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science curriculum based on core literacy. The Finnish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urriculum design realizes the teaching goal,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inking and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in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core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mphasized i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批准号:16SKB032)资助
【分类号】:G633.98
【正文快照】: 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然而,如何将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内容结合是各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之一。当前,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并与之融合的模式,以芬兰为代表的在课程体系中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华,曹邵练;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之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超;;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及依据探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徐红;陈丁堂;;科学课程教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潘丽华;曹明富;;初中科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12期
5 王小静;;论当前初中科学课改革困境及出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4期
6 张宝方;;科学课程评价的新审思——基于价值的视角[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6期
7 李高峰;胡卫平;;美国“2061计划”减轻科学课程负担的缘由、目的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0期
8 石璇;吴俊林;;初中科学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5期
9 杨娟;廖伯琴;;国际上普通高中科学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1期
10 刘超;李银春;钟仲华;;生命教育在科学课程中的贯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勇;王存宽;;近代科学课程及其开发范式批判[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龚大洁;潘沁艳;郝雪;王苑;;初中《科学》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问题初探[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段戴平;林长春;李新发;;TIMSS2007科学课程学业成就评价述评及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孟令红;;日本基础教育中科学课程目标及内容简介[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王保艳;二战后美国中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亓英丽;科学的文化属性与当代科学课程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玲;武汉市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红柳;我国科学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亚平;农村小学科学课现状与物理课衔接教学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4 董宏伟;初中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洋;韩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海梅;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熊小燕;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方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宇波;科学课程理想:批判与重建[D];苏州大学;2005年
9 文月明;科学课程:意义理解与课程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生青德;科学课程资源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57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5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