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新批评”与“知人论世”有机兼容
本文关键词:诗歌教学:“新批评”与“知人论世”有机兼容 出处:《语文建设》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诗歌教学 “新批评” 诗歌意象 创作个性 思想倾向 文学修养 王寂 教师用书 知人 解官
【摘要】:正毋庸置疑,"知人论世"是赏析诗歌坚实可靠的基础,也是赏析诗歌的重要理论范式,它能使读者在一个相对精准的基点上深入地解读诗歌。这一传承了两千余年的解读手段,至今仍然在诗歌教学中发挥着诠释文本意境与历史语境、诗人形象与诗歌意象等视阈的重要作用。知人,即查阅、积累、研究、熟悉诗人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倾向、创作个性、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家世、交游、流派等信
[Abstract]:There is no doubt that "knowing people and the world" is a solid and reliable basis for appreciating poetr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aradigm for appreciation of poetry. It enables readers to deeply interpret poetry on a relatively accurate basis, which has been handed dow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and is still playing a role in interpreting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text in poetry teaching.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poet image and poetic image is to know the person, that is, to consult, accumulate, study, familiar with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 political experience, ideological tendency, creative personality,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aesthetic taste, family background. Friends, genres, etc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
【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 毋庸置疑,“知人论世”是者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了应有的信度和效度。赏析诗歌坚实可靠的底蕴;三是让诗歌文本结合诗人其实,要想做到“知人论世”, 基础,也是赏析诗歌的重要理论范式,它能使读者在一个相对精准的基点上深入地解读诗歌。这一传承了两千余年的解读手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妃;诗歌的多义性及其教学[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王玉兰;中学诗歌教学浅谈[J];社科纵横;2002年06期
3 王颖;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常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002年02期
4 郝爱芝;;诗歌教学的立足点[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林平;创新思维在诗歌教学中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方守金;遵循诗歌特性开展诗歌教学——中小学诗歌教学浅说[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张春丽;诗歌教学的诵读美[J];美与时代;2003年01期
8 赵亚炯;化诗为画 化诗为文——感悟诗歌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3年24期
9 刘晔;古典诗歌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廖亚tD;吟诵——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手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子敏;;在诗歌教学中陶冶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丁子敏;;在诗歌教学中陶冶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何先群;;形神相随待回味——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刘金成;;诗歌教学的三个步骤[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傅友禄;;新课程标准下诗歌调节教学模式的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刘纯英;;浅谈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赵晓玲;;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8 黄爱兰;;诗歌教学中多元智能的运用[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9 鲁华夏;;新诗教学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0 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绍兴县夏履镇中 张国海;现代诗歌教学浅论[N];绍兴日报;2011年
2 嵩明县嵩阳镇一中 周芳;农村中学诗歌教学探析[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3 江永县第一中学 何永顺;抓住审美感知“六借”盘活诗歌教学[N];永州日报;2014年
4 会宁县柴门中学 张红霞;中学诗歌教学初探[N];甘肃日报;2009年
5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 孔健;诗歌阅读的最高境界:审美领悟[N];学知报;2010年
6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张成季;浅谈用想象语感助推语文诗歌教学[N];学知报;2010年
7 杨爱玲;浅谈诗歌教学[N];甘肃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有宏;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水莲;用美的理念引导诗歌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郁圣楠;诗歌教学中认识、审美与陶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钟学丽;用诗意润泽青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斌;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子春;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鹤;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扬;论基于“体验”的诗歌教学[D];苏州大学;2012年
9 贾淋;高中诗歌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华;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解构与回归[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2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6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