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07 14:20
本文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中学生表情达意、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但笔者通过深入一线写作教学发现,当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僵化、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过程存在诸多困难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写作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写作理论指导与思维模型的训练。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理论认为,写作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对写作活动所要传达的主题信息的赋形(渲染、强化),而赋形思维的展开则是通过路径思维(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得以实现,写作不是拼凑,而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分析自组织生长出来的。本文分为五章,分别从当前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理论建构、实践操作和教后反思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将一整套非构思写作理论在一线课堂的实践,逐步采用“微观(句子)——中观(段落)——宏观(篇章)”的记叙文思维训练步骤,重点对初中生进行记叙文非构思写作训练,取得了可观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中的赋形思维、路径思维为理论支撑,辅以言语句法学内容,以实际训练内容为例证,将阐释非构思写作学在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writing teaching lack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riting theory guidance and thinking model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writing teaching lack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riting theory direction and thinking model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孔义;西方思维教学研究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2 马正平;知行递变:写作行为的思维模式与内在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水小琴;;美国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特点及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余党绪;;当前写作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10年05期
5 易国祥;;如何写好记叙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23期
,本文编号:139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9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