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级特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班级特性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班级 固定班制 走班制 班主任制 分布式领导
【摘要】:相对于欧美走班制学校,学生以个体形式或者临时课堂组织散布于学校中,中国中小学生则是以"班级"生存于学校中;班级不只是教学共同体,还是生活共同体与行政管理单元;班级成为学生的第一环境,学生首先生活在班级中,其次才生活在学校中。1亿8千万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中国班级"中,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存在[1]。中国班级是一种理想的雏形社会,它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场景,丰富的生活内容。就促进学生发展来说,班级建设是与学科教学并列。从课程领域,学生管理领域与学校生态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中国班级有明显优势。
[Abstract]:Compared wi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ols , students are dispersed in schools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 or temporary class .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living in schools in " classes " ; classes are not only teaching communities , or living communitie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units ; classes become the first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 The students are living in the class first , and secondly , in the " Chinese Class " , the students live in the " Chinese Class " , which is a far - reaching existence . Chinese class is an ideal prototype society , it provides real social scene and rich life content .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 development , class construction is in line with subject teaching . From the course field , student management field and school ecological three aspec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Chinese clas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走班制’兴起背景下完善‘班主任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GA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35.1
【正文快照】: 一、中国班级的特性中西学校表面上都有班级,实质上它们有很大的差别,差别大到,西方学校根本没有中国类似的班级。(一)班级由长期稳定的学生群体组成中国班级的长期稳定首先体现在同一个班的学生都在一起上不同的课。在中国学校,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先有“班”,后有“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美蓉;浅谈班级活动的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2 李奇;班级墙壁文化谈片[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 王健龙;;关注班级中的“沉默层”[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8期
4 赵小洁;;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
5 易丽;何树彬;;初中阶段班级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6 楼杭飞;郭峰;;科学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快乐成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8期
7 丁如许;;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举要[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6期
8 晏燕;;班级活动的类型和实施原则探析[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9 闫振猛;;如何开展自主化班级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6期
10 张弦;;谱写师生和谐乐谱 奏响班级生命欢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景礼;;在学校、社会、家庭创新教育中灵活多样地开展班级活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腊梅;;浅论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本香;;请让我来帮助你 就像帮助我自己——谈班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方廷杰;;班级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赵清敏;;让教育成为放飞生命的蓝天[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6 陆朝奉;;学习要有活动,活动促进学习[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7 赵雨;;浅谈素质教育中的班级管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8 滕宇清;;论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培养[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柴金凤;;“严肃、活泼、团结、向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黄春燕;;浅谈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村实验中学 傅成海;在活动中升华,在活动中成长[N];学知报;2011年
2 朝天区之江中学 马凤英;班级管理要体现民主和科学[N];广元日报;2013年
3 阳信镇中学 李学芳;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N];学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龙军 特约记者 禹爱华;这个班级不一样[N];光明日报;2010年
5 孝南区朱湖中学 杨俊伟 陈慧;新课改下如何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N];孝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余闯;“按分排座”能否激励学生自主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汉台区老君镇初级中学 梁小安;浅谈新课改下的班级自主管理[N];汉中日报;2011年
8 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初级中学 王晓军 韩鑫;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心得[N];学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左毓红;有人文精神的班级才是家园[N];天津教育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志博;重构班级生态[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蕾;论班级舆论及如何运用语文教学引导班级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陆云鹏;戴着镣铐的舞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方娟;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周方华;高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亚萍;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天执;沈阳市高中生自主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赵静;论“班主任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3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9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