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化学“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下校本作业的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08:07

  本文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模式 校本作业 开发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为了更好推动课改的深入进行,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开发出配套的校本作业势在必行。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开发校本作业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教学研究,目的是促进学习模式和校本作业的融合,提高教学成效,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基于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发出符合“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改革需要的校本作业体系,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了其有效性和价值。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校本作业的研究背景,国内外作业研究的概况以及目前我国校本作业的开发情况,说明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校本作业、作业的类型、作业的功能等概念。第三部分结合不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作业设计的理论指导,明确校本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第四部分开发“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下的校本作业体系,明确了“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发展”的具体内容,学习单作业、单元检测作业、专题复习作业的编制范例和意图阐述可以给同行以启示。第五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使用校本作业前后对化学作业的看法,分析校本作业使用的效果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通过教学实验学生考试成绩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校本作业有效性的结论,肯定了研究的价值;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了解了各自在校本作业开发使用后的收获,多渠道多方法论证了“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下校本作业开发的价值功能的有效性。第六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和提出的几点思考。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n students,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 complete set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It 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at school-based homework is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334" classroom active learning model in my scho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l and school-based homework.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field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mbi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work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we have developed a school-based homework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334" classroom active learning model reform.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homework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in China. It explain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clarifi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defines the "334" classroom active learning model, school-based homework, homework types, The third part combines different theories o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to guide homework design.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design are clarified. In 4th, the school-based homework system under the active learning model of "334" classroom is developed, and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one core", "two emphases" and "three developments" are clarified. The compilation examples and intentions of single study assignments, unit test assignments, and project review assignments can be instructive to peers. Part 5th i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views on chemical homework before and after using school-based homework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use and th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consummated,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of the validity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eaching experiment students, which confirms the value of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 learned the harvest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development and us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value function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development in the "334" classroom active learning mode by means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 methods. Part 6th expound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nd some thoughts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长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科学大众;2009年08期

2 黄艳;徐德国;常加松;王明艳;邰浩清;;西医基础概论教学中融合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希安;李炽民;孙建华;;医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1994年04期

4 闽雪;王亚男;;试论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J];时代金融;2014年08期

5 熊瑞和;;生活阅读写作三结合的学习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4年08期

6 刘长进;;分组学习模式下的管理与评价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3年16期

7 李春玲;;试论骨干校长培训中的选择性学习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10期

8 方丹辉;以学生为中心: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J];交通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9 宋洁,李盛聪;试论成人学习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10 童文杰;人的发展与网络学习模式运用的“坐标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月晨;;开放教育金融专科学习模式的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刘晓荣;;谈数学学习模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4 李刘颖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辅导的需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宋洁;;试论成人学习模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郭亦涵;胡桃;;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模式研究[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磊;;浅谈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特点及发展方向[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克明;;例谈化学“探究教学”模式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10 肖建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司丽华邋通讯员 任丽雅;创建P—T—P学习模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邱涛;学习模式的开拓之作[N];北京日报;2007年

3 君子;一个极好的学习模式[N];南宁日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胡秀军;霍市“点题党课”创新学习模式[N];通辽日报;2010年

5 哈尔滨市道里区安静小学校;创新团队学习模式,,确立团队价值取向[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代果 杨旭;以生为本 激扬生命[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中共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洋;努力创建“立体化学习模式”[N];北京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刘晓梅 记者  许敏;安徽电信创新网上大学学习模式[N];人民邮电;2006年

9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新学习模式的三大基石[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朱小蔓;整合教育学习模式: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勃然;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博文;中学地理微课程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羽;高中地理示意图学习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何萍;新创企业失败学习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失败学习内容的测量及其中介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戎钢;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辅助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曹业华;基于情境感知的融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新勇;高中化学“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下校本作业的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屠宏;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爽;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艳秋;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模式在中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江岩;自主型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54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