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在学校建筑使用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积极空间

发布时间:2018-04-26 16:50

  本文选题:学校建筑 + 空间使用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11期


【摘要】:当前学校教育空间建设实践和研究偏重于新建建筑的设计,对已建特别是老建筑的使用关注不够。聚焦于挖掘使用已建成校园的建筑空间潜力,探索如何为学生素质的深度发展创造空间条件。首先借助建筑学的观念来理解学校空间的功能,如使用是建筑的根本目的,建筑与人互动才能产生影响,建筑的营造要满足人的需要,遵从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规律。然后,提出挖掘与释放学校建筑"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空间,即树立建设面向学生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思路,有计划地推动学校积极空间建设;重视场所建设,培育场所精神;提升"空间归属感"水平,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中得到素养升华;以制度变革拓展弹性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空间需要。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school education space construction focus on the design of newly built buildings, but not enough on the us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old ones. It focuses on excavating and using the potential of building space on the established campus, and explores how to create space conditions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Firstly, the function of school space can be understood by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e. For example, the use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people can have an imp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e should satisfy the needs of people and follow the law of human behavior in space. Then, it is put forward to excavate and release the "potential" of the school building, to create the school spac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at is, to set up the concept and action idea of building the school space for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spac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in a planned way, a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place, improve the level of "sense of belonging in space", guide students to get sublimation in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expand flexible space with system reform, and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zed space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0-058;TU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斌;汪栋;;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回顾与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周镭;杜育红;;成效与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十年考[J];中小学管理;2015年07期

3 孟晰;谢童伟;;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效应评价——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2期

4 卢珂;;“新机制”对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评价——基于配对模型的估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1期

5 梁文艳;胡咏梅;;“新机制”实施前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6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7 刘复兴;;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磊;黄彦军;;癸卯学制时期中小学体操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2 曹雁飞;;自我规训:教育学话语自主自持的创生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11期

3 黄斌;苗晶晶;金俊;;“新机制”改革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因果效应分析——基于准实验研究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11期

4 钱佳;雷万鹏;;如何解释省内教育财政分权差异?[J];教育与经济;2017年05期

5 李光龙;陈燕;;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10期

6 唐一鹏;薛海平;;普通高中教育财政的充足性与公平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刘明兴;张宸珲;张文玉;;我国民族教育财政政策中的攀比效应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04期

8 黄斌;方超;汪栋;;教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断——相关方法原理与实例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4期

9 伍银多;杨晋;叶晓阳;;高考表现与教育经费投入:问责制度下公立高中的“绩效拨款”现象[J];教育与经济;2017年03期

10 胡娜;马林;;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突破[J];成人教育;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斌;郝秀宁;董云霞;;“以县为主”和“新机制”改革是否改善了县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差异[J];教育与经济;2013年06期

2 阮成武;;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12期

3 龙文佳;薛海平;王颖;;“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5 许庆;谢童伟;;我国农村教育差异及收敛速度研究——对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7期

6 谢童伟;张锦华;吴方卫;;中国教育省际差距收敛分析及教育投入体制效应评价与改进——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7 谢童伟;张锦华;吴方卫;;教育与人口迁移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8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胡咏梅;卢珂;;“新机制”对义务教育普及影响的增值性评价——基于西部五省区县级入学率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9 庞丽娟;韩小雨;谢云丽;李琳;夏婧;;完善机制 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孙志军;杜育红;;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辉;;中国学校建筑——最漂亮不等于最科学[J];中华建设;2006年03期

2 张绍波;李静萍;陈祥云;;刍议学校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据[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3 张k=仪;国外学校建筑简介[J];建筑学报;1964年04期

4 ;学校建筑[J];建筑学报;1964年09期

5 王允庆;;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4期

6 郑元君;;学校建筑也能影响成绩[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3年06期

7 惠庆萍;;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和建设[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8 高宇波;;近代太原学校建筑的特色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黄铁屿;;提升学校建筑的抗震力 2008国际儿童节箴言[J];时代建筑;2008年04期

10 周有芒;壁谷泽寿海;李康宁;楠浩一;壁谷泽寿一;;汶川5.12地震中都江堰市学校建筑的受害情况[J];建筑创作;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学校建筑的震害分析[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廖文彬;何庆丰;谢益人;黄集生;;某工业学校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早报记者 俞立严;上海将提高学校医院抗震级别[N];东方早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刘明华;提高并规范校舍抗震和预算标准[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红印;中小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孟丽姣;太原近代学校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初探[D];天津大学;2007年

3 翁萌;城市小学校建筑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杰;严寒地区村镇学校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蕾;城乡统筹背景下陕西农村学校建筑空间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郭伟;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省近代学校建筑[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7 赵路辉;天津市学校建筑能耗基准线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范瑜;基于人的精神需要探寻景观积极空间的形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80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