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08:06

  本文关键词:论疆内初中班的创办对新疆民族基础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师范大学》 2009年

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韩炯  

【摘要】: 学习适应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学习适应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水平偏低是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达不到正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区内班”)的创办丰富了新疆的办学模式,广大农牧区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这些孩子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区内班”后由于远离父母,面对环境的变化、集体的重组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可是,他们这个特殊群体在学校生活、学习等具体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整体质量、影响到民族地区发展后备人才的提供及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探讨“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少数民族教育等相关理论知识,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新疆区内初中班少数民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区内班”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指导“区内班”工作,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育“区内班”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区内班”的情况提供翔实、客观的依据。 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相关背景及选题缘由,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研究目的及方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区内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和讨论,指出“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师生关系、独立性及心身健康方面仍存在适应问题;学习适应性在年级趋势上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民考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高于民考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第三部分则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思考与讨论。研究者认为,“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区内班”学生存在学习适应性问题既有宏观因素,亦有微观因素;民考民学生虽然身处语言障碍等不利环境,但是其自身积极主动的适应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区内班”学习提供了保障。第四部分是结合前几部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三个层面就如何提高“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希望能为“区内班”更好地发展提供教育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24
  • 1.1 相关背景及选题缘由9-11
  • 1.1.1 相关背景9-10
  • 1.1.2 选题缘由10-11
  • 1.2 相关概念界定11-14
  • 1.2.1 适应的概念11-12
  • 1.2.2 适应性的概念12-13
  • 1.2.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13-14
  • 1.2.4 新疆区内初中班(区内班)14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1
  • 1.3.1 关于适应问题的研究现状14-15
  • 1.3.2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现状15-20
  • 1.3.3 关于少数民族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现状20
  • 1.3.4 对现有研究的评论20-21
  • 1.4 本文拟探讨的问题21-22
  • 1.5 研究方法22-24
  • 1.5.1 研究对象22
  • 1.5.2 研究工具22-23
  • 1.5.3 数据分析23-24
  • 2 调查结果24-41
  • 2.1 总体现状24-33
  • 2.1.1 与常模的比较24-30
  • 2.1.2 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30-31
  • 2.1.3 学习适应不良分布31-33
  • 2.2 学习适应性年级比较33-35
  • 2.3 学习适应性性别比较35-37
  • 2.4 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较37-39
  • 2.5 结论39-41
  • 3 分析与讨论41-54
  • 3.1 总体现状的分析与讨论41-43
  • 3.2 学习适应不良的分析与讨论43-47
  • 3.3 年级比较的分析与讨论47-50
  • 3.4 性别比较的分析与讨论50-51
  • 3.5 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的分析与讨论51-54
  • 4 提高“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对策54-64
  • 4.1 学校层面54-57
  • 4.1.1 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内班”的办班思想、办班目标及办班策略54-55
  • 4.1.2 建构“区内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55
  • 4.1.3 注重非正式课程对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55-57
  • 4.2 教师层面57-61
  • 4.2.1 尊重文化差异,了解少数民族文化57-58
  • 4.2.2 爱护学生,做关心型教师58-60
  • 4.2.3 分层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60-61
  • 4.3 学生层面61-64
  • 4.3.1 树立自信,调整心态,理性对待适应问题62
  • 4.3.2 客观实际,自我调解,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62-64
  • 结语64-67
  • 1.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64-65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65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65
  • 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65-67
  • 附录67-78
  • 参考文献78-82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82-83
  • 后记8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张轲;;论疆内初中班的创办对新疆民族基础教育的影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文富;论学习态度的形成、变化及功能价值[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5 黄朝宾;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策略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6 余水;;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7 江光荣;社会变革与人的适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8 李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Z2期

    9 徐速;313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昆明市某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丽霞;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常秀;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洋;大学新生化学学习适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黄丽衡;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联蓉;王利明;;破窗理论与大学班级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胡守勇;;民族学应用的新模式——文化策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焦安勤;;浅谈大一新生的心理失落与调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汤夺先;;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鑫强;张大均;;有指导电影赏析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7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裴晓华;李桃花;;粉防己碱对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裴晓华;李桃花;;粉防己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抗肿瘤作用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梁沛枫;李红;;单病种临床路径纳入标准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玲;亲子关系结构下的家长教养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俞国良,罗晓路;学校心理学与学习不良儿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8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9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10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炯;郭卫东;;新疆区内初中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6期

    2 王佩丹,郭楚如,林勇强;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3 姚兴华,郑祥专;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4 陆异;北京市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1993年03期

    5 刘海燕,尹国玉,郑海斌;学科教学策略对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6 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张琼 ,谢凌凌 ,刘少根;网络课程中的学习适应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年12期

    8 郭卫东;韩炯;;新疆区内初中班民考民学生与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对比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宋广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年01期

    10 林国珍,金武官,史以珏;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艳;佟月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桑标;俞佳;;正常与多动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熊德利;;探索适合于新形势的道德理论体系及教育对策[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艳平;;对哈站流动人口开展预防艾兹病宣传教育对策(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冯雪超;;浅谈当前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教育对策[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婵娥;;浅析学生不良的心理表现及寻求教育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黄敏然;;学生打架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8 张利;郭成;;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大均;;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县城二小学 洪秀清;[N];三明日报;2009年

    2 白河二中 卫志强;[N];安康日报;2010年

    3 张丽日方 于小芹;[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钱国芬;[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张可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致公党云南省委;[N];云南政协报;2001年

    7 广元广播电视大学 党天安;[N];广元日报;2011年

    8 张烨 学大教育长春分公司西安大路学习中心;[N];中国教师报;2010年

    9 钱文卿;[N];楚雄日报(汉);2006年

    10 蔡定英;[N];黔西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炯;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魏翠红;山区初中学生生物学学习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鲁化堂;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春梅;初中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颖;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关爱华;教育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问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韩洁;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贺兵兵;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旭雯;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疆内初中班的创办对新疆民族基础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09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