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12 10:51
【摘要】:了解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现状,构建并检验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理论模型,以48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逃避体育行为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层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自主支持、自主动机、计划行为、自我效能、逃避意图与逃避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体育活动等级低于19分的学生占52.10%,逃避体育锻炼行为者中女生占56.40%,高于男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者的自主支持、相对自主动机指数、计划行为变量、自我效能感均低于坚持者,而逃避意图与逃避行为均高于坚持者;上述变量均能显著预测逃避意图与逃避行为,其中主观规范与主观行为控制感2个变量对逃避意图的影响最大;建立的逃避行为路径模型分别能够解释逃避意图的40%(男)和37%(女),能够解释逃避行为的9%(男)和14%(女),多群组分析表明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说明:中学生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逃避体育锻炼行为,逃避群体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建立的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的成因。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ding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construct and test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ding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take 48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vading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return by stratificati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nomic support, autonomous motivation, planning behavior, self-efficacy, evasive intention and evasive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2.10students had a score of less than 19 in physical activity, 56.40femal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56.40student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boys, and the independent support, relative autonomous motivation index and planned behavior variables of those who evade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dherents, while the evasive intention and evasive behavio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dherents, and the above variables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evasive intention and the evasive behavior. Two variables, subjective norm and subjective behavior control,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evasive intention. The established escape behavior path model can explain 40% (male) and 37% (female) of escape intention, 9% (male) and 14% (female) of evasive behavior, respectively. Multi-group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rious behaviors of avoiding physical exercis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escaping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and the established model could explain the causes of avoiding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T-b/2013/023)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玉娟;毛志雄;;高中生身体活动意向和行为的促进策略:自我决定动机对TPB的贡献[J];体育科学;2014年08期

2 丁维维;毛志雄;;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学生锻炼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孙开宏;季浏;;体育课上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0年02期

4 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逃避课外运动行为机制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J];田径;2017年09期

2 陈金鳌;张林;刘红存;郭建强;;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相关变量的结构关系模型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04期

3 邹克宁;;被动运动参与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年03期

4 邱宏亮;;基于TPB拓展模型的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7年06期

5 部义峰;杜蕾;李双林;;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J];体育学刊;2017年04期

6 许昌;;锻炼认同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解释力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年02期

7 冯玉娟;;体育教育情境内三重相关效能结构的跨文化适用性检验——基于自我效能理论[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年03期

8 张勇;邓满想;王梦梦;;运动健身行为社会生态学约束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9 朱姣;殷小川;;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10 靳明;王静;王进选;梁丹青;赵德勋;;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动机内化干预研究——自我决定理论视角[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2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开宏;季浏;;体育课上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0年02期

2 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颖;杜邦胜;;论体育锻炼行为中的“三要素”[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4期

2 汤国杰;;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6年06期

3 李俊明;;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模式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永生;;心理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陈梅;;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8年02期

6 张月华;;家庭环境对宜春市群众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7 蒋万青;常生;章娟;钱秋霞;;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6期

8 李继华;张克玉;;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9 高翔;;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发展趋势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杨宝;;山西省建设厅社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向军;;北京市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2 周■激;;对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张中江;陈善平;秀刚;诸杰;;研究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与本科生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清;;福建省三地市老年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原因[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丁峗;徐峗;;大学生健康认知及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于志华;徐兰君;;武汉市六所高校在职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道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万青;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通大学;2010年

2 蒋万青;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通大学;2010年

3 裴玲玲;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钱元元;南京市鼓楼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长城;“体学双优”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文化学习行为特征及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 景鑫;运城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7 孙静;高校学生体育环境评价与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8 杨峥;咸阳市税务系统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9 刘亚;江苏省高二学生体能、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10 孙海燕;促进中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5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265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