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Abstract]: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compile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scal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the scale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is compiled; 1000 effective sampl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eastern region are selected.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cale was carried out with AMOS17.0. It is found that the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can be measured from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justice" and "concern"; the justice orientation of the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can be measured by "fairness", "democracy", "norm", "honesty", and the caring orientation of school moral atmosphere. It can be measured by "respect", "help", "understanding", "tolerance" and "attribu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编号:11PJC048)
【分类号】:G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庆芳;;学校道德氛围测评标准与分析框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09期
2 李伟强;;中学学校道德氛围结构模型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颖慧;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鞠玉翠;梁磊;;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与验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3期
2 梁晓燕;薛小婷;高虎;梁栋青;;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3 杨之毛;;高校道德氛围的建构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曾庆芳;;学校道德氛围测评标准与分析框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09期
5 李伟强;岑国桢;;干预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冉亚辉;德政之分与德政之合[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超;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贺玲;小学教师关爱现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侯雁;初中生学校道德氛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伟强;;中学学校道德氛围结构模型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炜,刘春媛;从公正到关怀:道德教育中核心价值的转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11期
3 薛莉;民主与关心:良好学校道德氛围的双重基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魏明;以德治教——营造校园道德氛围[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付长海,王少华;高校道德氛围的营造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4期
6 刘书林;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营造校园道德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23期
7 徐振江;道德氛围浅议[J];道德与文明;198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超;班级道德场研究——班级道德教育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萍;;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11期
2 曾庆芳;;学校道德氛围测评标准与分析框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09期
3 吴颖民;华山鹰;童宏保;;论学校道德领导与校长道德领导力[J];中小学德育;2013年04期
4 张琼;学校道德建设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李军;萨乔万尼论学校道德领导[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问卷的初步编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廖兴;;学校道德领导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陈学军;;学校道德领导的意旨、反思与践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10 许昌良;;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学校道德守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伟强;;学生道德敏感性对其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马桂新;教师是学校道德建设的主力军[N];辽宁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新;学校道德文化生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颖慧;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慧;中小学学校道德领导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振红;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知觉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侯雁;初中生学校道德氛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85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28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