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8-10-30 14:03
【摘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指的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介的变化自然会引起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物质世界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中期,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技术改变着人类和世界,印刷技术的出现以及随后电视技术取代印刷技术,使得社会的主导媒介发生变化和更迭,信息的传播方式、速度、质量等被改变,从而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相比较成长在前后两代媒介技术过度中的一代,从出生就完全在新媒介技术包围下的新一代,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上一代相异众多。在这样一种认识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制造、传播、接受随着各类媒介技术的发展盛行,已经界限模糊,任何一个人都主动或者被动的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这样三位一体的角色,这带来了人类认识和行为的新一轮巨大变革。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出生在媒介化的生存环境中,探索、认识和实践基本都要通过媒介。有大量的调查已经揭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已经生存在媒介中。中小学生作为千禧一代,媒介的大量接触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社会传统的学生观念,深深的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教育界也积极的向外探索,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新概念新实践,在引进这一概念后,我国本土化理论方面的研究开始兴起。特别是2004年以后,以卜卫、陆晔、白传之、闫欢、张洁、李艳等人为代表,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进入高潮,同时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始在大学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或者针对大学生这一成年人群体开展媒介素养课程,深入研究媒介素养教育。这一过程中,我们大量翻译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从媒介素养发源地英国、大众文化中心美国、当代媒介素养教育先进国加拿大等,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如课程目的、教材、教学方法等,被我们所研究和重视,在对比国外经验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中国语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问题。进而,从2008年左右开始,我国各地开始有不少中小学学校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管是独立课程还是融合课程,实践的开展是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发展,但是对于这些实践的整合总结工作却做得还不是很到位,这并不利于研究的深化和推广。 因此,本文选取了几位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方面有代表性的课程实验,通过广泛查阅研究文献,总结梳理他们各自课程从设计理念到实施过程的细节,然后按照教学设计理论和课程理论,从教育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共性之处,也找出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根据当前教育实际,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建议,从而为下一步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the medium refers to the 鈥淎 person or thing that mak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rson (person or thing).鈥

本文编号:2300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00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