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体育课不同持续性运动时间和强度对初中生体成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12 09:58
【摘要】:目的探究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性运动时间对初中生体成分的影响,为初中生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的安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上海市某中学共6个班级226名学生参与实验干预。在3×40 min/周、共8周的体育课中,各班级分别嵌入15,10或5 min的大强度或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结果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前后测和班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量(SFV)上,实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去脂体重(FFM)上,实验2班、3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率(PBF)和去脂体重百分比(PFFM)上,各班级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在肌肉量(LMM)上,实验2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肌肉量百分比(PLMM)上,实验1班、4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体育课10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FFM,降低学生PBF;体育课5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LMM。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ports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physical compos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effective sports load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226 students from 6 classes in a middle school in Shanghai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In 3 脳 40 min/ weeks, 8 week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each class embedded 1510 or 5 min of high intensity or moderate intensity of persistent exercise. Results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he waist-hip ratio (WHR) of the students showed different rang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dy fat volume (SFV)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6 (P0. 01),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class 2, class 3, class 4, class 5 and class 6 before and after (FF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fat rate (PBF) and percentage of fat-free body weight (PFFM) among students in each class, but there was a different range of changes in body fat rate (PBF) and fat-free weight percentage (PFFM). In (LM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class 2, class 4, class 5 and class 6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P < 0. 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ntage of muscle mass (PLMM) between class 1, class 4 and class 6 (P < 0. 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for more than 10 min and sustained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for 15 mi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an improve the PFFM, of students and reduce the PBF; of students. Continuous high intensity sports and 15 min sustained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s above 5 mi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an improve the PLMM.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TY01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A-0230-16-001010)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武海潭;季浏;;体育课不同累积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5年01期

2 张海峰;;较大强度及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3 张坤;王玉;张永珍;石峰;王静;;有氧运动减肥处方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01期

4 刘一平;刘丽霞;韦立新;;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5 王小引;傅兰英;姬成茂;;有氧运动及综合减肥对超重和肥胖女学生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8期

6 周全富;运动减脂的生化分析和合理营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刘晓军;运动减肥的生物化学机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海潭;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组合方式对少年儿童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海潭;季浏;;体育课不同持续性运动时间和强度对初中生体成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7期

2 刘月;;健身健美训练“平台期”成因分析与应对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12期

3 杨永钟;许思毛;王春亮;;SarcK_(ATP)介导运动预处理对I/R心脏的保护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4 席路;张翔;;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减肥效应述评[J];体育科技;2016年06期

5 周国海;季浏;尹小俭;;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相关热点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王清玉;曹莉;赵溢洋;;随迁子女体育群体涉入、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7 傅建;范亚荣;;不同时间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年06期

8 林家春;;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锻炼误区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5期

9 徐志标;顾永明;王萍;朱斌;;体育教学中运用Polar心率测试表评价运动强度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6年08期

10 洪敏;王功燃;童伟;;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效果的观察[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维民;;论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及治疗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2 关尚一;朱为模;;身体活动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朱晓娜;黄艳;;不同负荷有氧健身操对产后女性心肺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刘微娜;季浏;Watson ⅡJack C;;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年11期

5 许良;;我国学生体能发展趋势及其干预措施[J];体育学刊;2009年09期

6 王芳;马天龙;杨文华;王征;;不同情绪状态对自我效能和体能发挥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7 傅兰英,姬英涛,姬成茂,王兰英;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减肥及健康状况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5期

8 覃羽乔,徐永芳,梁桂民,陈娜莹,安爱萍,郭琳芳,陆建建,张获华,栾青,刘凤翔,汤洪洋,陈燕园;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6期

9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龄青少年体重指数地域与人群分布差异的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5期

10 江钟立;代谢综合征与运动疗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萌;大学生偏倾体质形态机能特征及气虚体质运动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慧娟;黄大元;王鹏;龚兴牡;熊健;梁成青;;土家族中小学生体成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30期



本文编号:2407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407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