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年
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志贤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培训研究,对于当前的教育形势,至关重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培训研究,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向。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已有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乌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又对“如何通过培训提高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对策。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改进教师培训模式及质量提供现实依据。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利于追溯乌海市中小学师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为有针对性地探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对策提供改革的依据与发展思路。因此,深入全面地研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乌海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是以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在论文中,本人分析了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并针对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对策研究并提出了培训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3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终身学习全球化趋势下的教师职后培训与角色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刘朝贵,肖成全;学校为基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杨益;调动校际资源构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成都教育学院总课题组;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5 姚文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目标[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6 曹卫真,王卫东;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潘海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分类[J];继续教育;2002年02期
8 李介;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9 王小兵;;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忧”与“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2期
10 徐长江;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途径[J];教育评论;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耀军;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宪国;北京市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佳欣;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克印;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与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范东生;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戴锐;;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陈琳;动态循环的英语课堂教学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赵晶;;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张共年;刘学柱;张代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8 李尚明;王小康;;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徐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杨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教与学的角色转变[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妍;贾宁;;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网络平台的设计与研制[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2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林福才;;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刘玲;姚静;;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荣晓光;;对一堂任务型公开课的若干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高纪文;;机电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倪群;;机电一体组教师在光启创新基地活动中自身成长途径的探索[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英杰;;东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9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邓亚鹏;;中学化学课堂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6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洪志忠;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皓;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晓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会;幼儿园新教师教学能力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颖;英国中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秀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邢克超;师资培养的职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4 易长发;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5 胡杰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校本化培训[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05期
6 《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多元体系与政府评估模式研究》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张雳;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成都市课题组;成都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课题的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7期
9 周林;教师研究的意义及其选题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10 胡复;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心理学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向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J];上海教育科研;1988年05期
2 董少校;;中小学教师最期盼“减压增能”[J];成才之路;2010年34期
3 张爱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障碍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5期
4 ;教育部师范司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答记者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4期
5 ;教育部出台新举措加强教师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5年05期
6 汪凌;;法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2期
7 滕秀芹;刘文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质性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刘桂林;姚凌文;;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问题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晓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应然选择与实然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王珏;;“执行者”的塑造——中小学教师专业自我的社会学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昌树;潘建强;罗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薛俊玲;储芳;蒋宝泉;钟丕洪;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夯实基础 转变职能 顺应潮流抓研训[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翁文磊;林贻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马娟;陈旭;;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储芳;钟丕洪;蒋宝泉;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胥兴春;张大均;;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N];河北日报;2009年
2 张建 陈瑞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鸣琦;[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李炜玢;[N];昌吉日报;2009年
6 记者 赖志凯;[N];工人日报;2009年
7 首席记者 员娟绸;[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8 邓港 齐雷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许震宁;[N];南京日报;2010年
10 齐凯 记者 包旸;[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杨新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敬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乃兴;基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深圳市中小学师生健康素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鲜良;我国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慕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志贤;乌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琳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4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