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南农村中小学场所变迁与学校文化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0 08:01
【摘要】:湖南传统农村的基础教育主要在私塾里进行。私塾是嵌入乡村生活的教育和文化场所,其文化是一切知识为了实用,一切道德在生活之中。民国时期的新式学校是全国性政治和知识思潮在当地传播的中心。新式教育与乡村民众的社会经济活动逐渐脱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期望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农村中小学重新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但多数人仍然把学校教育视为离开农村的一种方式。在当代社会,高耸的围墙使得农村中小学成为一个远离乡土社会的、充满激烈竞争的教育场所。简化"农村中小学作为专门教育场所的功能","从重建筑到重装饰"以及"既传承又更新的场所文化建设"是当代农村中小学教育意义丰富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场所精神建设’的湖湘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改造研究”[1381]
【分类号】:G631
,
本文编号:2473479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场所精神建设’的湖湘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改造研究”[1381]
【分类号】:G631
,
本文编号:2473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47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