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物理作业过程性评价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07:03
【摘要】:本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采用实验研究法和作业分析法,对初三年级一些学生的物理课后作业进行近两个月的跟踪调查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对学生的作业结果给出百分制的分数,并根据学生记录的作业时间,得出学生的作业效率,建立了各种动态图表,由此从认知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判断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在计算机excel软件的辅助下,笔者分析了实验班级中作业效率偏低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并相应给出教师辅导建议。此外,笔者对作业内容进行了研究,对学生每次的作业按照题目难度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难度题,还按照学生的思维类型,在作业中找出体现直觉思维,图像分析,数学计算,探究性思维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题目,分别统计了这些题目的正确率,建立作业信息的纵向发展档案,直观地呈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维特征的发展情况。通过使用作业分析法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笔者对初中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系统整理了物理课后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因素,认为课后作业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过程性评价工具。根据实验反馈的信息,笔者相应给出了开发作业过程性评价功能的操作建议。
【图文】:

分布图,平均成绩,分布图,学生知识


图 3:“横-纵”平均成绩分布图由学生作业 横-纵 成绩的极值和平均值分布, 学生知识程度相差很多,成绩较大,表明学生知识水平离散度较大。平均成绩在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8 数集中在 80-84 分这一段,6 名学生在 85-89 分这一段,仅有 2 名学生超过优生人数少,分数分布偏向低分段,17 位学生总水平处于初中学生平均的偏表 2:作业“纵-横”成绩的极值和平均值总次数 极小值 极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20 71 分 86 分 81.0 分 3.660 分

分布图,平均成绩,分布图,学生作业


图 4:“纵-横”平均成绩分布图由学生作业 纵-横 成绩的极值和平均值分布, 在总计 20 次学生作业中,有业平均成绩在 84-89 分,有 11 次在 80-84 分,有 5 次在 75-79 分,有 1 次在 7,作业分布情况显示中低的人数较多,知识程度相差很多,因此虽然有 2 位同学的平均成绩超过 90 分,但是这 17 名同学每次作业的平均成绩不高, 11 次成-84 分之间,,仅有 3 次超过 85 分,说明优生人数少,分数分布偏向低分段,与-纵 成绩的极值和平均值分布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凌飚,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9期

2 尹传侠;;浅析过程性评价[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易森林,袁桂林;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常永宏;;课改背景下物理作业评价改革初探[J];物理通报;2008年01期

5 杨素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评价改革[J];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29期



本文编号:2537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37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