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取向下我国初中教育模式革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12:54
【摘要】:创新人才的竞争是获得经济全球化胜利的根本。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人才培养对素质教育改革,对综合国力提升都有重要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力量的初中学生,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充分重视国初中创新人才培养,革新有益于我国初中教育模式的对策亟待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思路是:首先,创新视域下我国初中教育模式的优点和弱点;其次,总结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初中人才培养取向下教育模式现状中的问题并结合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模式,探讨北京市“雏鹰计划”初中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的主要经验,揭示革新我国初中创新人才培养取向下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对策。总之,现状下的教育模式依旧会持续下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不同专业领域创新人才的大批量需求,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将会不断完善,我国初中创新教育改革将会全面落实。本研究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为本研究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并厘清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二部分是创新视域下我国初中教育模式的优点和弱点。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从创新意识、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视域下我国初中教育模式的效果,便于获得现状下初中人才培养全面认识,进而展开整体上的把握。第三部分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模式。本研究主要从生本理念、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探索实践四个方面分析并概括了美国、日本和英国初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教育模式。第四部分是构建我国初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对策。通过分析创新视域下我国初中教育模式呈现出的优点和弱点,并参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模式,总结北京市“雏鹰计划”初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主要经验和不足,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革新我国初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有效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2.0
本文编号:2569201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祖荣;教育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J];中国人才;2004年07期
2 谭红红;;加强校内外教育结合力度 共促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J];广西教育;2010年02期
3 李慧敏;;基于阶段性成长规律的美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8期
4 姜丽华;;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5期
6 杨太清;;为创新人才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中国教育学会第23次全国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569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6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