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定向运动对城市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2:39
【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迅速速成长发展的转折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内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成长,如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没有受到很好的引导和关注,将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短期内则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长远上则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定向运动是一项集智力与体力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它能够很好契合学生生理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呼吸系统等各方面的良好发育,更能帮助学生获得心理上历练与挑战的契机。在初中阶段开展定向运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与情绪控制等方面,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量表测试法、实验法这四种方法对济南市历城区第三十四中学初二年级中学生共计63人进行了一学年的定向运动教学追踪调查研究。对他们的在实验中各个阶段以及男女学生不同性别、不同练习次数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结果讨论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在本次实验以前,参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上高于理论水平。男生在人际关系、生活适应、行为规范维度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适应、情绪控制、环境适应维度方面的表现要优于男生。在实验后期,女生整体上在不同维度上的进步要大于男生。男生在生活适应维度方面、女生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行为规范、环境适应维度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对方。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定向运动对学生心理层面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其针对性更强一些。在每周不同参与练习次数的学生中,每周3至4次参与练习次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各维度均值提高更加突出,是最为适宜的参与强度。此次试验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等维度在参与训练与学习前后在统计学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此次试验时间较短,缺少对照组加以比较,因而更加全面的指标还有待长期实验来验证。
【图文】:

人际关系,维度,不同时期,均值


图 1 人际关系维度不同时期均值变化由表 5 可知,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维度数据均值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在后期女生表现优于男生,其均值高于男生约 5 分。表 6 人际关系维度不同性别、不同时期主效应与交互效应(男 N=38,女 N=25)组别 F p 偏 Eta 方实施时间 73.606 0.000 0.520

维度,均值,不同时期,女生


图 2 学习适应维度不同时期均值变化由表 7 可知,,男女生在学习适应维度数据均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且女生表现始终优于男生,女生后期均值高于男生约 13 分。表 8 学习适应维度不同性别、不同时间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男 N=38,女 N=25)组别 F p 偏 Eta 方实施时间 10.105 0.000 0.12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826;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玲平;邹维兴;赵燕;;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状况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李庆春;;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1期

3 李晓玲;;定向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意义及制约因素[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4 侯娜;;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21期

5 王林;;临汾市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6 张明军;闫志燕;赵超;黄海;;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成恕;;我国普通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24期

8 李冰;江娟;;论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5期

9 乔梁;;从人类素质学的角度审视定向运动的特点与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04期

10 洪锡钧;彭春江;;论篮球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丽凤;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曲仁杰;定向运动对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意志品质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3 吴铭;定向运动对中学生自信心及意志品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4 方从慧;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刘海涛;体育教学对促进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02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02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