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7 13:45
【摘要】:品德与公民教育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素质,关系着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澳门《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澳门本地参与研发的第一套品德与公民教育教科书,在澳门公民教育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结构在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教材结构是对教材深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教材分析的相关文献来帮助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总结教材分析的有效方法。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该选题的研究背景,通过回顾澳门德育公民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主要特色来阐明教材及教材结构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从影响教材内容选择和教材结构设置主要理论和现实影响因素入手。理论部分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对教材结构设置的影响,现实影响则从澳门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学科发展要求这两个方面探寻影响教材结构设置实际因素。第二章分析了教材制定的标准。教材制定标准是教材编制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总结出该教材具有兼顾初中生身心发展,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并重,以培养思辨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理念。其次,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分析教材课程目标。最后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梳理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设计思路。第三章从主题、逻辑和图文关系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结构的主要特征。主题和章节设置是较为浅层的结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从中概括出教材内容结构设置的主要特点;逻辑结构是隐藏于教材之中的深层结构,也是编者编写思路的集中体现,体现出教材各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图文是组成教材内容的重要部分,图文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教材和更好地运用教材。第四章主要谈教材结构分析的有益启示。首先,从教材逻辑结构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主张构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向心教学结构,重视结构性的德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不同层次。其次,从德育情境、课堂呈现方式和利用教材结构进行总结复习等探讨教材结构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最后,回归到《品德与公民》教材存在的重要意义,即如何培养现代公民。从现代公民的内涵出发,努力寻找“公德”与“私德”,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不同要求之间的平衡。笔者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找到教材结构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帮助内地教育部门更好地分析、理解和运用教材,推动澳门品德与公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2
本文编号:260304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冰川;陈香;;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结构和特点[J];青年学报;2015年03期
2 李伟平;;从教材结构走向教学结构——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生长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7期
3 谭移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结构设计[J];职教论坛;2014年36期
4 朱寿桐;;论澳门文化中文学资源的开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杨哲;;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课程标准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3期
6 孙智昌;;教科书的本质:教学活动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0期
7 胡定荣;;教材分析: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8 富兵;;澳门公民教育的缺失及《品德与公民》教科书的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9 冯增俊;江健;郭华邦;周红莉;邹一戈;;澳门回归十周年教育发展战略与未来走向[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曾琦;单文经;;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育成效的评价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佳;“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3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0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