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生英语读写结合写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1:18
【摘要】:读写结合作为一种能高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写作形式,已被我国许多大型考试,如高考、四六级、专四专八等所采用。读写结合的研究表明,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比单一的写作教学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更显著,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的课堂也更受学习者的青睐。但是,读写结合写作(如梗概和续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于以往的无材料写作,并且读写结合写作作为高考英语作文还处于试验阶段,高中生的读写能力水平如何,能否准确评价自我写作水平,是否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要求等还有待考究。据此,本研究依据Skehan等的文本分析理论、语篇连贯理论以及张新玲的综合性写作构念模型,对高中生英语读写结合写作文本和自我评价问卷进行分析,从而系统的探讨高三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以期更好的理解读写结合写作在高中阶段的运用。本研究具体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生读后续写作文中的语言准确度、语言复杂度、语言流利度和语篇连贯性的表现如何?2)高中生读写结合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如何?3)高中生读写结合写作水平与读写结合写作的自我评价是否相关?本研究聚焦高三学生这一经过读写结合训练的群体,采用概率抽样方法中的集群抽样,最终选取浙江省某一级达标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为受试,共256人。数据来源有三个:读写结合写作文本、学生作文分数以及读写结合写作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其中,通过量表调查受试的自我评价能力,然后运用Coh-Metrix和SPSS对收集的写作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究受试者的读写结合写作成绩与自我评价能力的相关性。主要的研究发现有:1)读写结合写作文本分析显示,有57.8%的受试者作文成绩合格(得分率为60%及以上)。其中文本质量的四个方面,即复杂性、流利性、准确性和连贯性,高分组得分普遍高于中低分组且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有上升趋势。但在复杂性方面,高中低三组的没有显著差异(F=0.519;Sig=0.596),即大部分学生为了在限定时间取得较高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使用较为简单的句子来完成写作任务,文本复杂性表现有所欠佳;在流利性和准确性方面,各有一项指标W/T(F=4.168;Sig=0.017)、EFT/T(F=6.11;Sig=0.003)有显著差异,其它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与作文水平基本是同步提升的。连贯性方面,在段落整体连贯能力中,高中低分组的平均数分别为0.105、0.034和-1.803,说明段落整体连贯能力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局部连贯能力与句子整体连贯能力中低分组普遍高于高分组与中分组。2)问卷数据表明,全体受试自我评价最高分为196,平均分是143(总分250)。受试者对自我的读写策略比较认可,“读写策略-读写-执行”的评价最高(M=3.03),但受试者对自己的读写能力-阅读-概括评价(M=2.73)和读写能力-写作(M=2.79)评价偏低,主要问题表现在最低分项“改变焦点以写作(M=2.523)”,反映出中国学生对英汉信息焦点结构的理解与认识不够充分。3)写作水平与自我评价呈极弱正相关(r=0.13)。自我评价随着写作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表明受试者能够对自我的读写结合写作能力做出相对可靠的评价,但受试者对自我的“读写能力-阅读-概括评价”和“读写能力-沉思-转化”的评价低分组普遍高于高分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中生读写结合写作能力的现状,有助于提高教师和研究者对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重视,重新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为教师深入认识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提供参考,即读写结合写作是接受—沉思转化—产出的过程和能力综合体,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写作评价能力,有利于将读写结合渗透到写作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贵周;;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21期

2 刘吉才;;走出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误区——例谈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现象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9年07期

3 张红艳;;读中感悟 联想表达——关于小学低段读写结合的初探[J];教育革新;2018年12期

4 葛小霞;;读写结合,值得推崇的“良方”[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年07期

5 陈碧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9年04期

6 彭德胜;;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模式构建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03期

7 马宏;;“读写结合”教学的学理探究[J];语文建设;2018年29期

8 罗宝荣;;以写作为突破口,构建主体参与式读写结合新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14期

9 王菊香;;读写合奏,谱优美乐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06期

10 陈水金;;如何提升小学生读写结合的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日雄;吴惠霞;;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法探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年

2 宋晓敏;;三年级段的读写结合训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C];2016年

3 兰兵红;;读写结合小妙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2016年

4 夏华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2019年

5 张燕茹;耿探春;李娟;吉顺琴;詹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6 张家庄;;读写结合高效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2019年

7 仲彦红;;谈谈在课堂实践中应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A];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屈瑛;;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于飞;于萍;;读写结合 分解练笔[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10 赵宝洁;;读写结合妙笔生花[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5辑)[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 李忠琼;瞄准“语用” 读写结合[N];中国教师报;2019年

2 扬州市江都区空港中学 周国安;微随笔的读写结合观[N];江苏教育报;2017年

3 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 武凤霞;读写结合为什么收效甚微[N];中国教师报;2015年

4 江苏省武进市洛阳中心小学 蔡小玉 邓瑞芳;读写结合培养环保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大丰市新丰镇第四小学 朱元建;课外阅读要做到读写结合[N];江苏教育报;2012年

6 兴化市芙蓉小学 徐成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小学 靳亚琼;浅议小学低年段绘本教学读写结合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年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 温立三;强调读写结合:修订后课标的一个亮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张晓华 广元市嘉陵小学;让学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N];广元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李浩文;坚持读写结合 提高工作水平[N];长治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蕾;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读写结合写作测试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何武;英语小说阅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新雅;高中生英语读写结合写作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吴冬燕;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农村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年

4 刘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孙哲;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吴桃桃;美国加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王治陆;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9 舒春燕;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文安安;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9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79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