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微课在初一数学复习课中的设计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31 11:4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也开始渗透到教育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主科之一,是重中之重,目前初中的数学复习课中存在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忽视学生主体等问题,需要改善提高教学效率。微课作为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微小精悍、形式多样,在数学教育教学领域具有无限的应用空间和可操作性。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总结微课设计模式;设计制作微课应用于初一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究微课用于数学复习课教学时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能否使得数学的呈现方式更加通俗易懂四个方面。通过对大量微课文献做分析,同时选取经典微课应用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微课的设计模式,并据此设计了初一“几何图形初步”一章中“立体图形”和“余角和补角”这两个微课,应用于初一数学复习课的实际课堂,在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对照实验,并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探究了数学复习式微课应用于初一数学复习课堂的可行性,以期为初一数学复习课堂的微课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微课设计模式精简多样,方便实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初一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也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复习;数学复习式微课的教学,能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微课使数学的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但微课仍存在诸如对课堂教学不好把控等问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需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微课。
【图文】:

知网,数量变化,中文


些疑难点的教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进行探究教学和研究学习。在2007年,伯和萨姆斯,为了给缺课的学生补习,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在化学课做的尝试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起源。他们是在可汗学院上的微课视频基上,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录制微课,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学习新知二天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进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作是“颠倒教室”学模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逡逑2.2.2国内研究现状逡逑国内微课出现的时间不长,2010年开始兴起,2011年逐渐成为热议对知网搜索微课相关文献,从2012年开始逐年增加,数据如下图2-1所示:“”

例题,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性质


介绍了三角形的一系列特征与性质。内容以研究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逡逑系为基础,,讲解了三角形的相关定理、性质和判定,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逡逑课程图展如图3-1,3-2,3-3邋,邋3-4所不:逡逑图3-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逡逑图3-2等边和等腰三角形例题逡逑1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6;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浅析微课的相关概念、“微”特点与实现技术[J];中小学电教;2015年12期

2 万微卫;;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19期

3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2期

4 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1期

5 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6期

6 胡君;;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质量守恒定律”微课教学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09期

7 林鹏;;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J];高教论坛;2014年06期

8 张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35期

9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2期

10 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月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2 余丽琴;高中数学微课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3 沈宏;微课程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俞玉娇;初中数学微课程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胡秀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6 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谢刚;高三复习课的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9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89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