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07:20
   近年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国家政府的关注,已成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新时期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四二一”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许多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老师、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较低,最终出现高分低能、辍学、自杀、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文化等有机结合,娱乐身心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在排舞教学中学生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进行身体接触和心得交流,体验各种社会情境,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本文以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量表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市汉河中学初中二年级89名学生进行16周排舞教学和常规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和常规体育教学均能使初中学生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且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排舞教学对学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体育教学,且具有显著性意义。(2)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挫折耐受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性意义;学习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家庭环境适应三个维度也得到了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3)经过16周实验,常规体育教学提高了初中学生家庭环境适应,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挫折耐受力、校内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得到了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4)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挫折耐受力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体育教学,排舞教学对学生社会交往适应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体育教学,且具有显著性意义。建议:(1)将排舞运动引入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丰富中学生体育课程内容。(2)排舞教学内容选择应具有时尚性、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在排舞教学过程时,应充分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排舞动作设置由简到难、音乐选择节奏鲜明的曲目。排舞教学安排分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扩大实验样本,延长实验时间,使实验后效果更加明显,增加可信度。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96
【部分图文】:

变化图,社会适应能力,实验组,变化图


图2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适应能力变化图逡逑

学习适应能力,对照组,复测,差分


在组别效应上F邋(2,邋78)邋=3.380,邋P=0.070>0.05,说明实验前研究对象的平均水平与实逡逑验后研究对象的平均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排舞教学逡逑对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由图3可以看出经过排舞教学初中学逡逑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If舞教学的提高幅度稍大丁?常规体育教学。逡逑5.邋3.邋2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逡逑

社会交往,实验组,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图5实验前f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交往适应变化图逡逑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实验组社会交往适应和对照组社会交往适应组别上进行比较,如表12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社会交往F邋(1,78)邋=13.322,邋P=0.000**<0.01,说明研究对象实验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加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J];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8期

2 柴江;;我国特殊家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3 殷恒婵;陈爱国;马铮;李鑫楠;刘敏;;两种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执行功能影响的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14年03期

4 李遵;;排舞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风格[J];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4期

5 杨颖;程玉洁;邹泓;王莉;;日常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6 刘荣花;;新兴休闲健身排舞课程在高校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年04期

7 殷恒婵;陈雁飞;张磊;殷俊益;陈爱国;;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年02期

8 张敬敬;杨明超;;远瞻全民健身新形势下排舞的发展前景[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9 傅夏弘;贾林斌;;2009年山东省部分中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年06期

10 王新茹;;论排舞的特征及其健身价值[J];新西部;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排舞运动在北京市小学推广前景的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2 李泽;体育舞蹈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3 刘俊玲;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排舞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张丽凤;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娜;我国排舞运动发展的基本问题探析[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6 李梅;将排舞引入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崔秋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施春玉;融合运动对学龄期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志锋;高校网球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亮;中学健美操课实施合作学习法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9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19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