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翻转课堂与高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20-09-16 07:15
   翻转课堂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由2007年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席卷欧洲之后,于2011年传入中国,国内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和教学试验,有些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如重庆市聚奎中学和山东省潍坊昌乐一中等。同时,对于国内教育改革这个老话题来说,翻转课堂无疑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面对教学问题和知识讲授以及师生主体关系等问题,翻转课堂以其不同的教学模式成功解决多项教学难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探析自主设计了中学历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通过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探索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学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材料的研究,以及具体操作案例的实施,来探究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的前景。文章首先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和目的进行阐述,介绍了翻转课堂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翻转课堂与高中历史的关系;其次,对翻转课堂和历史翻转课堂做了界定,通过对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理论基础和本质进行论述,使翻转课堂变得不再神秘,一改大众眼中单纯的“翻转”课堂,使翻转课堂的本质和特点变得一目了然;再次,通过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几种经典的翻转课堂模型为基础,设计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并通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和知识体系,设计出一套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然后分析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与策略,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作出充分的准备,并通过将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运用情况及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部分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的优势,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措施,以期翻转课堂在我国得到更好地发展。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51;G434
【部分图文】:

课堂教学结构


图 2.1 Robert tallbert 翻转课堂教学结构Robert tallbert(罗伯特·陶伯特)的课前课中教学结构,将翻转课堂的操作环节和步骤具体化、细致化,从课前的观看视频、指导练习到课中的快速评估、同化型问题及汇报和反馈,各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随堂反馈获取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是较早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中,适用性和实用性都极强的教学模型,虽然教学结构简单,但是其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为之后的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为之后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有不可忽略的意义。2.Jackie Gerstein(杰姬·格斯丁) 的教学模式美国的在线教育教师 Jackie Gerstein 于 2011 年,在其博客上分享出的四阶段循环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国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将翻转课堂分为体验参与(Experiential Engagement)、概念探索(Conceptual Exploration)

循环模式,课堂,博客


意义建构(Meaning Making)和示范应用(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四个阶段,如图 2.2①所示。第一阶段是根据经验建构主义和杜威的兴趣教育来设计的,主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活动、实验科学、模拟和游戏等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积累经验;接着学生通过结合相关的经验来认识和了解知识的概念,他们可以在网上搜索视频、博客、网站上的文章等内容,来了解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在视频下方发表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共享视频和交流想法,来完成对概念的探索;第三阶段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进行测试、撰写博客和制作反思性视频来完成意义建构和对知识的掌握;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幻灯片演示和演讲等方式来展示成果,并说明这些成果将来的应用。

课堂,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模式


于美国中高等学校的学习模式,在进行国内的翻转课堂教学时,该模式具有极大的性,但对于国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某些环节实用性比较差,需国内的研究者施者进行修改和完善。3.曾贞的“反转”教学模型华南师范大学的曾贞根据对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翻转课堂进行分时结合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了一套“反转”教学步骤,如图 2.3①所将翻转课堂分为三部分:观看视频前的讨论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时根据问题寻找和最后的深入问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他通过列举国外翻转课堂的实例来论证各分的学习任务和步骤,根据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受 Robert tallbert 的影响较多,将环节分为了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两部分,通过一般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环节和模式比,反映出现代技术对一般课堂的改变,对师生教学活动的改变,强调了现在技术转课堂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君;王海丽;;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2 张志荣;;“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22期

3 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4 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5 于文浩;;“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6 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7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8 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2期

9 尹铁燕;彭羽;;翻转课堂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01期

10 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蒲倩;分布式认知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1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